2月6日是元宵佳節(jié),如果說除夕、春節(jié)是一臺全民參與的民俗大戲,那么,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就是這臺大戲的壓軸節(jié)目。民俗專家表示,作為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元宵節(jié)在我國已經傳承了2000多年。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元宵,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從漢武帝頒布的《太初歷》以來,將正月定為一年的首月,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是新年的第一輪圓月,必然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元宵節(jié)又稱“元夕”、“元夜”。
道教產生以后,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jié),還將它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節(jié)”。佛教傳入中國以后,于正月十五夜“燃燈表佛”,后來相沿成習,燃燈成為正月十五的盛事,因此元宵節(jié)又有“燈節(jié)”的稱呼。
從如此眾多的稱呼中不難看出,后世的元宵節(jié)是在古老習俗的基礎上,融合了佛、道的因素,并在上層統(tǒng)治者的提倡下,從最初的宗教祭祀活動最終發(fā)展為一個全民狂歡的盛大娛樂性節(jié)日。
王來華說,正月十五之夜,天上一輪明月高懸,地上萬家燈火通明,人們趁著新年的余興未消,吹拂著早春的輕柔夜風,踏月賞燈,舞獅耍龍,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鞭炮陣陣,鑼鼓喧天,火樹銀花,游人如織,摩肩接踵,好不熱鬧,簡直就像西方的狂歡節(jié)。因此,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說法。
有詩就描寫了唐朝長安“鬧”元宵的場面:“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長安城里元宵之夜的盛況和游人的興致表達無遺。
民俗專家表示,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歡騰、祥和喜慶的氣氛,表達了人們納吉迎祥、祈祝豐年的心愿??梢哉f,元宵節(jié)是中國人的狂歡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