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嶺中的福建土樓,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著稱于世。其形狀有圓形、方形、橢圓形、弧形等。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fā)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xù)至今。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qū)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創(chuàng)造性的生土建筑藝術杰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規(guī)劃的“風水”理念,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地的生土、木材、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jié)約、堅固、防御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類型。近年來,以福建永定、南靖等地為代表的福建土樓得到進一步修繕保護,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福建省已經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對土樓建筑及其所在村莊、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全面的保護整治,真實展現了土樓的歷史風貌,大大改善了土樓區(qū)域的人居環(huán)境。
田螺坑土樓群,河坑頭樓群,和貴樓、懷遠樓。這個是福建土樓的代表,所謂的“四菜一湯”。
河坑土樓群:
位于書洋鎮(zhèn)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縣城58千米。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于1549年。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之稱。
河坑土樓群:由15座不同造型的土樓組成。這些土樓氣勢恢宏,分布在“丁”字形的小河流兩岸的狹小地帶,是南靖縣境內土樓建筑分布最密集的區(qū)域。居高俯視,偌大土樓群星羅棋布于青山秀水之間,給田野平添了一道壯麗的景色。樓群中最早的土樓是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至天啟三年(1617年—1623年)的朝水樓;最有特色的是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至四十一年(1699—1702年)的方形繩慶樓。樓內祖堂上懸掛著清制的“德式鄉(xiāng)閭”牌匾,堂內有木雕“獅子夯梁”,墻壁有梅、蘭等花草圖案彩繪。
和貴樓:
和貴樓又稱山腳樓,位于南靖縣梅林鎮(zhèn)璞山村,跟南靖縣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簡次屏公建造的,總投資一萬五千兩銀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樓。這座土樓建在沼澤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樁、鋪墊,歷經200多年仍堅固穩(wěn)定,保存完好。
和貴樓,顧名思義,是勸世人弘揚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樓如其名,在高速變化潮流中,它顯得異常的祥和、安寧、沉穩(wěn)。樓高5層21.5米的長方形大樓,一層土墻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層縮小,到第五層墻厚僅65厘米。是縣內最高的一座方土樓,內部土木結構規(guī)整,有140個房間。樓正中開1個大門,有副檻聯:“和地獻奇山川人物星斗畫,貴宗垂訓衣冠禮樂圣賢書”。樓內東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層樓。天井中心建三間一堂式學堂,當地群眾編句順口溜:“厝包樓,子孫較賢,樓包厝,子孫較富?!碧们伴T上掛著兩塊來頭不小的匾牌,一個是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頒發(fā),由簡羨強立的“興學敬教”匾牌;一個是中華民國計六年十月由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樹仁贈送,由簡羨強立的“興學利僑”匾牌。樓前面原有一條腰帶(水渠)400米長(已廢)。
和貴樓的基礎據估計,沒經考證,應該是“筏基”,也就是說和貴樓是建在沼澤地上。
圖中,居民用一根鐵簽可以插入地下一米多深!
據說和貴樓中兩口井,相隔數米,卻一渾一清,一溫一涼,目前仍是未解之謎
懷遠樓:
位于南靖縣梅林鎮(zhèn)坎下村。圓形土樓,簡氏家庭住宅,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層,14.5米,每層34間,共136間。樓門上有楹聯:“懷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齊遵祖訓,遠而山近面水憑茲靈秀育人文”。懷遠樓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內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斯是室”?!八故鞘摇睘榫尚銡狻八募苋g”上下堂建筑,占地190平方米,室內雕梁畫棟,古樸天然,對聯橫匾,書卷氣濃。堂上懸掛的橫匾刻著蒼勁有力的行楷“斯是室”大字,兩邊柱子上有副對聯,上聯是“斯堂詎為游觀計敦書開耳目”,下聯是“是室何嫌隘惟思尚德課兒孫”。在上廳,又有對聯“書為天下善是人間富貴根”、“世間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謀讀與耕”。在外門樓,也有一副聯“讀書教子紹謀遠,禮讓傳家衍慶長”,橫批是“詩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