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習俗流傳于云南、廣西等壯族聚居區(qū)。云南廣南縣“三月三”的趕花街更是獨具特色,每年農歷三月三,分布于全縣各地的壯族群眾,都會身著民族盛裝,背著花糯米飯,帶著花線,到壯族較為密集的那倫、者兔、舊莫等地趕街。
這是一個百花盛開的時節(jié),也是一個愛情盛開的節(jié)日。節(jié)日未到,勒少(姑娘)就忙著細心織制毛邊布鞋、繡花鞋墊、土衣等禮物送給情郎,向心愛的人暗示自己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勒冒(小伙)則精心挑選頭帕、花線、項鏈等信物,準備在趕街時送給中意的姑娘。長輩們也忙碌著為自己的女兒準備花衣裳、花糯米飯、紅雞蛋等。母親會在月光下,教兒女們唱那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情歌,還教她們對歌的技巧,以便在小伙子的追問下從容應對,并祝愿她們尋得一份真愛。
廣南“趕花街”最為熱鬧的在者兔街。節(jié)日前一天,各壯族村寨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祭“者”活動?!罢摺笔菈炎宓纳耢`,包括寨神、山神、土地神、植物神、雨水神等。一大早,人們就殺豬宰鴨祭獻“者”,祈求新的一年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全家平安。祭獻的時候,人人都莊重肅穆,心誠意敬。節(jié)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邀約親朋好友背著盛滿花糯米飯的精制竹籮、繡花挎包,帶著事先準備好的毛邊布鞋、繡花鞋墊、自制土衣、頭帕、花線、項鏈等禮物,向街場走去。田野山路上,可以看見一把把花傘像春花般飄動,傘下是一張張青春美麗的臉,花傘延綿成一條飄動的彩帶,傘下傳出男男女女的歌聲,不絕如縷,在春天的田野蕩漾……
花糯米飯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米飯,也是趕花街必不可少的食品,也常常成為青年男女定情的午餐。節(jié)日前,人們就到山上采來各種不同顏色、有不同藥用價值的植物,取其汁液,把浸泡好的糯米染成紅、黃、藍、紫等顏色,少則染三四種,多的有七八種,然后再用木甑蒸成飯。各種顏色的飯分陳雜錯,真是五彩斑斕。吃進嘴里,松軟可口,清甜芳香。
中午時分,穿著五彩花衣的人們聚集街場,者兔花街像是萬花簇擁。勒少、勒冒們走走竄竄,左顧右盼,尋找唱歌對象,老人們則信步游走,挑選中意的物品。晌午的時候,人們三五成群,八九為伙,選塊平整干凈的空地圍坐一起,取出在家烹煮好的花糯米飯等食品,共進午餐,相互祝福,結識好友,暢敘鄉(xiāng)情。
這時,有勒冒吹響水牛角,鞭炮聲驟然響起,人們都從身上拿出手巾,圍成一個大圓圈,開始跳“手巾舞”。舞場中間,銅鼓擊奏出沉穩(wěn)而富于變化的節(jié)拍。古老的銅鼓傳出的鳴響,仿佛穿越了千年時空,喚起了壯家人千百年傳承于心的情感,人們踩著鼓聲,轉圈起舞。據(jù)考證,“手巾舞”起源于原始的祭祀樂舞,舞蹈動作多是模仿生產生活中的插秧、農耕、收獲谷物、起居生活等內容,莊重而喜慶,樸實而生動。人們在銅鼓的引領下,一圈圈轉動起舞,不知疲倦,仿佛走在遠古時先輩遷徙的路上……
這邊舞正酣,那邊鼓聲已經響起——
勒冒與勒少常常這樣開始對唱:喊你一聲妹妹,叫你一聲哥哥,哥雖一無所有,妹可不嫌哥窮……許多青年男女,就在這樣的歌聲中互贈禮物,情定終身。
夕陽西下,街場上響起了牛號角和銅鼓聲,人們又跳起了手巾舞。有情的人們,大多地為席、天為帳,輕歌曼舞,通宵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