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勒丁老人特意換上了莊重的服裝準備取火取火時,雙手必須用力來回摩擦不停,直至取出火種為止,切不可中途停止,否則將前功盡棄。竹筒取火成功了選擇合適的竹筒是取火成敗的關鍵德宏景頗族的竹筒取火,可以認定為鉆木取火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時至今日,景頗族的竹筒取火依然充滿了神秘。李勒?。褐裢踩』稹肮哦墶比宋?/p>
70歲的景頗族老人李勒丁,是德宏州芒市西山鄉(xiāng)跌撒村村民。說起六七歲第一次親眼目睹取火的經歷,一切仿佛還歷歷在目。
當時家里的房子被火燒了。按照景頗族習慣,如村寨里有人家的房屋遭火災,就要在被燒過的宅基上舉行送惡火的儀式。
李勒丁的記憶是,先要及時請董薩(景頗語,即“祭司”)驅火災鬼,念咒語威脅火從哪里出來就回到哪里去。念的時候,還要說“繞胖”(景頗語音譯,意為“快走”)。同時,在火災廢墟置一芭蕉桿做的碗,碗要放在水邊。碗內要放馬刀(景頗語音譯,意為“大頭魚”)、寶奇(景頗語音譯,意為“螃蟹”),放在水上漂著。
董薩念過祭詞后,要讓魚和螃蟹隨水沖走。此時,由一男子扮成雌鬼。準備好現(xiàn)場編制的竹籮,墊上新鮮的竹葉,選上燒后越大越好的炭頭,燒壞的衣服、褲子殘骸放在背上的竹籮里。男子背著竹籮沖在前面快跑,后面五六個勇士攆著他走。他們手里拿著彈弓、刀、棍棒。用彈弓打的打,用刀砍的砍,用棍棒戳的戳,一路窮追猛殺。邊跑邊喊,“阿涅啰(景頗語音譯,意為“不燒了”),衣服阿涅啰”。
一直跑到芒市大河的壩子才停下。然后,將竹籮里所有東西都拋入河里,每個人都要將身體洗得干干凈凈才能回來。
景頗族人民認為,這樣便能將惡火趕到深谷或水塘里去了。趕走惡火回來后,重新取火,就是再舉行迎請善火儀式。
棕絨——棕樹身上生長的一種極細的棕色絨毛 取一半竹片在其中間放入混合過的棕絨和竹絨屑景頗族人把火種保存在火塘里李勒丁老人的侄兒子李崩用在村邊的深山里尋找適合取火的野竹子現(xiàn)場表演逼真還原遠古場景或許你難以相信,在一場專門為我們進行的表演中,34歲的李退作和他的同名人合力才取火成功?!拔以浐筒皇峭娜巳』穑娴臎]有成功過?!?/p>
取火并不如想象中容易。而現(xiàn)場的“竹筒取火”表演,客觀逼真地還原了一個遠古的場景……
材料:竹子、棕絨(棕樹身上生長的一種極細的棕色絨毛)、竹絨屑(用刀在竹竿表面刮出極細的竹屑)。
李勒丁將竹子從上到下用刀均勻地一剖為二,取一半在其中間放入混合過的棕絨和竹絨屑。棕絨和竹絨屑要干燥的。再將另一半合蓋在上面,使之如未用刀剖時之狀。然后在放入棕絨和竹絨屑的部位開一小口,小口不能開穿,應開至將穿而又未穿之時最佳。
李勒丁的侄子李崩用將已準備好的一片長約80厘米、寬約7~8厘米的竹片(竹片的一側應似刀刃狀),一端頂在小腹部,一端頂在門坎或堅硬的地面上,竹片刃口向上。李崩用雙手抓緊放有棕絨和竹絨屑的竹筒兩端,將開過的小口對準竹片刃口,用力快速地來回摩擦。約3分鐘后,在開有小口的地方開始散發(fā)出火的味道。
顯然,取火不是那么順利。5分鐘以后磨出一個小洞。7分鐘后,火還是沒有點著,換了一根竹片繼續(xù)摩擦。20分鐘后,依然沒有點著。
李崩用累得大汗淋漓,再無力氣摩擦,火卻依然沒有點著。
李臘湯說,我們祖先留下一個傳說,不同名字的兩人一起點火,是點不著的。
李勒丁的另一個侄子李退作上場,和他同時摩擦的是同名同姓的村民。20秒后,聞到火的味道;一分鐘后,火竟然點著了。
從這次表演來看,李勒丁已經成了副手,他的后輩能夠獨立完成這種取火方式了。
李勒丁另一個侄子李勒臘說,他的伯父在竹筒取火這項技藝上,快成為“古董級”人物了?!白鳛楹筝叄覀円蚕M?0年后,有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尋訪到跌撒村,我們幾兄弟能再次聚攏進行一場表演?!崩罾张D說,他相信這項技藝他們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