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白石,中西合璧。險遭挖掘的市區(qū)妙云街36號百年古大厝,是泉州著名華僑李清綸故居。這座典型的閩南傳統(tǒng)院落式民居,已于2008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保護名錄,并被納入泉州市近現(xiàn)代一級保護建筑。
昨日,記者重訪這座險遭挖掘的百年古大厝,在報料人李先生的帶領(lǐng)下,了解古大厝的前世今生。
中西合璧 入列保護名錄
精致的紅色外墻磚雕和天花板倒蓮花雕飾,獨特的西式窗欞,使得李清綸故居獨具特色。
這是典型的閩南傳統(tǒng)院落式民居,帶有中西合璧式洋樓的風格。前埕栽種著果樹,屋后是一小片樹林,草木繁盛。
推開古厝斑駁的木門,穿過長廊沿著木樓梯而上,二樓可謂別有洞天。天花板上是南洋風格的倒蓮花,兩側(cè)墻上綻放著鮮艷的不知名的花朵,畫風透著濃濃的南洋風情。二樓的小洋樓,還有半月門和西式窗欞。
在這幢古厝內(nèi),建筑技藝包含木作、磚雕和鋼筋水泥,可謂“三合一”。
雖然已逾百年,古厝的雕花亦被小偷竊走,但古厝基本保留原貌。李先生說,從建成至今,古厝已有百年歷史。
文物專家認為,李清綸故居既集中展現(xiàn)閩南成熟的建筑和雕塑藝術(shù),又生動地反映了受佛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藝術(shù)的影響,有益于研究泉州近現(xiàn)代華僑建筑。
2008年,李清綸故居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保護名錄”。據(jù)介紹,當時泉州共有17處一級城市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榜上有名,包括中山路騎樓建筑群、鐘樓、黃宗漢故居等。
百年歲月 見證華僑故事
李先生的母親李烏訓今年80歲,她曾經(jīng)在古厝住過,直至20多歲出嫁方搬出老屋。孩提時,李先生常聽他的母親,也就是李清綸的孫女講起古厝往事。
李烏訓說,祖父李清綸早年旅居菲律賓,在菲期間與南洋人結(jié)婚,才取得在當?shù)亟?jīng)商的資格。“我祖母的父親是泉州最早的茶莊之一——泉苑茶莊的老板,當時他在南洋經(jīng)商?!崩顬跤栒f,李清綸在菲律賓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后來生下了李烏訓的父親。數(shù)年后,李清綸攜妻帶子歸國回泉。
回泉后,李清綸花錢在涂門外買田蓋房,建成這座古大厝。“東西兩大開間,請了兩個惠安工匠建造,他們還比拼技藝,看誰建得又快又好。”由于木雕、磚雕等制作工序相當繁雜,古厝耗時“很久”才得以建好。
李烏訓說,古厝建成至今從未翻修過,因此得以基本保持原貌,連東西廂的木梯都是原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