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拳, 又因演練時多穿長袖衣,故亦稱“長袖拳”,相傳乃戰(zhàn)國軍事家孫臏所傳,但并無有關(guān)文字記載;并且《孫臏拳譜》之文字絕不像遠古文字,故多認為為是后人偽托孫臏之名而創(chuàng)的;在清末時間,山東有一武士楊明齋(楊二虎)得技,并于1918年至1938年青島國術(shù)館任職期間傳授,使孫臏拳在青島、濟南一帶廣泛傳開。
孫臏拳風格獨特, 擊技性強,重實用。拳法以組合形式為主,每一手即為一個用法,三百六十手可以互相串聯(lián),進時可以組合連擊。出拳講究擰、絞,纏螺旋勁,旋臂出拳,拳走曲線,曲中求直,攻中有防,防中寓攻。方法講究“三出而一主”,兩臂一腿并發(fā)。戰(zhàn)略上以“圓、角、線、點”為原則,即采用孫臏步左晃右移,走弧走圓不停,時刻保持側(cè)身對敵;要搶占站位角度,利我而不利于敵;一觸即發(fā),一發(fā)就到,一點就勝;以動作迷惑對方,有真有假,有虛有實。演練中要求“內(nèi)外相合,形意相通”。主要手法有蹦、彈、抓、挑、鉆、擂、拉、劈、抄、砍、截、擺、封、捅、砸。步法為蹣跚步,拔跟掀腳,蹣跚跛行。主要腿法有踢、碰、蹬、踹、踩、掛、跪、截、播。
孫臏拳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系統(tǒng),蹲走跛行是其最突出的特點,出拳走曲不走直,曲中能夠求直,看似偏離,但擊中點卻很準確。這種曲線出拳的理論以不招不架、轉(zhuǎn)向進取為表征,最容易使對手產(chǎn)生錯覺。
孫臏拳在套路上最講究手手相連,技擊動作往往連發(fā),很少有單擊動作,給人以輪拳滾打的感覺,孫臏拳套路數(shù)段,每段都有重疊動作,此乃“一招不成,再來一招”的打法。
孫臏拳有“八形”之說, 這“八形”是指雞腿、龍腰、猴象、猿臂、象鼻拳、瓦楞掌、藏勾、球足。雞腿是對腿法的要求,取雞之“輕翔寧靜”而保持身態(tài)穩(wěn)定,龍腰講究的是靈活矯健,猴象注重的是機警敏捷;至于猿臂,在于放長擊遠,伸縮自如。象鼻拳是孫臏拳中慣用的手法,中指突出,目的在于強打穴位。瓦楞掌與藏勾也是手法,分用于不同的打擊目標。球足則指腳下功夫,講究足輕如球,移動迅捷。孫臏拳的八形可以轉(zhuǎn)換成三十二手各種動作,組成即可有較高技巧,又可各自獨立實用的攻防套路。
孫臏拳習練講究“五合”這五合是指:手與眼合,眼與心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與下合,五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擊打點。孫臏拳的八形、五合、三十二手歸于一點,目的就在于強打一點,力保完勝。
孫臏拳實戰(zhàn)技擊的技法在于打拳時發(fā)力強猛,動作連貫,有時張開雙臂,身根略晃,看似飄忽,實則暗藏殺機。同時,孫臏拳注重邊打邊防,打防結(jié)合,在攻擊之時已經(jīng)防守到位,防守之際已經(jīng)準備還擊。在攻防結(jié)合上,也始終遵循“走曲不走直”的要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