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村規(guī)民俗很多,“祭祀”樹林就是其中一種。
在云南省富寧縣的壯鄉(xiāng)瑤寨,幾乎每個村寨的周圍都有一些古老的大榕樹或其它大樹,樹齡均在上百年以上。這些古老樹木至今依然主干粗壯、枝葉旺盛、郁郁蔥蔥,群眾稱之為“神樹”、“龍樹”。其生長地謂之為“社神”。樹下有的蓋有小廟,有的安放三塊光滑的石頭,有的則只放著一只香爐,又稱“樹神”或“眾神”,壯語叫“梅竭”,瑤語叫“撒幼”,彝語叫“業(yè)備”。寨神樹周圍一片山林稱之為“寨林、龍林、風水林”。居住在村子里的群眾,每年的冬末春初,春夏之交,都要選擇一個吉祥日子來樹下祭祀,以求保佑全寨五谷豐登、人財丁旺、六畜興旺、消災(zāi)免難……
這一圖騰崇拜的習俗,是一種對自然和祖先崇拜相結(jié)合的原始宗教。源于古代原始自然宗教對植物的圖騰崇拜,也是保護森林傳統(tǒng)的開端。傳說對圖騰的崇拜影響較大者為龍。據(jù)《通志》記載:“伏羲氏因龍馬負圖而出于河之端,故官以龍記事,而為龍師……命水陸氏為水師,繁滋草木,疏導(dǎo)源泉,木毋怠于時。”“水陸氏”可能是傳說中以龍為圖騰時代管理林業(yè)的官員。隨著社會的變遷,又以云、火、水、龍、鳥為圖騰的標志。這些圖騰崇拜不僅有標志,而且有一套崇拜儀式和禁忌。
圖騰崇拜是人類的一種意識活動。遠古的人們對大自然頗具依附心理,他們認為樹木秋天落葉,冬季靜眠,春季復(fù)蘇,樹根延伸地獄,樹冠挺上天空,把天地和冥界連接起來,是超越自然界的神靈化身,是人類和宇宙的象征。因此,為了祭獻神樹,保佑平安,每年各村寨都要舉行一、二次祭祀活動。漢族稱之為“祭龍山”、“祭寨頭神”;壯族稱之為“海朗”;瑤族稱之為“祭眾神”;彝族稱之為“業(yè)備”。大都是由寨老主持集資,輪流主事,由各戶湊錢,購買牲口、酒、菜,率領(lǐng)全寨男女老幼(有的寨子僅去一個人)于樹下清掃林地,宰殺牲口,敬獻酒肉,叩頭禮拜。參加者跟著寨老口念禱詞:“樹神??!你頭頂天,腳踩土地,保佑本寨人人平安、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大吉大利、消災(zāi)免難……”祭畢,先將宰殺的豬、雞按戶分配,然后象征性地在樹下吃一點,以示同樹神同歡聚,大家都認為能嘗到祭神樹的食品,就能消災(zāi)免難,平安無事。并規(guī)定:在祭祀活動的三天內(nèi),不準在山上燒火,不準在山上動土,如違反則要負責祭祀活動的全部牲口和食品的花費。
不僅如此,在歷史的長河中,該縣各族人民在上千年的農(nóng)?;顒又?,還養(yǎng)成一些特有的林中習俗。這些習俗既有真誠愿望的寄托,也有造林、愛林、護林的情懷。
栽“欞樹”、“婚嫁樹”:在部分村寨,很早以來就流行著栽“欞樹”、“婚嫁樹”。婦女懷了孩子,家人便在房屋前后或田邊地角,精心栽培幾棵杉樹、松樹或椿樹。孩子出生后,這些樹便屬于他(她)們的,愿樹木和人同生共長;男婚女嫁時,砍幾棵做箱柜;新建房子時砍做“紅梁”;年老時砍做棺欞備用。養(yǎng)育“保命樹”:部分山寨還在村子附近養(yǎng)育一片常綠樹林作為“保命樹”,誰家生了孩子,接生婆便把“依胞”(胎盤)埋在樹下,以示孩子與樹同呼吸、同命運、共成長,與樹相依為命。對這片樹林,人人愛護,家家管理撫養(yǎng)。拜“干爹樹”:有的山寨奉行在扶養(yǎng)小孩時,為了消災(zāi)免難,長生保命,由父母備上祭品,帶上孩子到龍山樹林里,拜認一棵大樹作為干爹,祈求神樹保佑孩子消災(zāi)免難,祛痛除病,像大樹那樣長命百歲。栽“歇涼樹”:有的山寨在山丫口或岔路口,保護或栽培一片或幾棵綠葉垂蔭的大樹作為行路、勞動、拴馬、放牧歇息乘涼的場所。栽“寨樹”:在村旁或寨中心,栽培一棵或幾棵常綠大樹,作為寨老聚集村民議事或村中吉慶、節(jié)日聚會的地方,或為早晚閑談的場所。
此外,還有用樹作符號表示禁忌、指路、吉祥、報喜、未婚、定物、驅(qū)邪等習俗。在田邊地角或田地中間插上樹丫數(shù)枝,表示已經(jīng)下種、育秧,禁止人畜家禽糟蹋;在岔路口置一樹枝,為落伍的同伴指引方向;在門口兩側(cè)掛上柚樹枝葉,以避邪和告示家有產(chǎn)婦;端午節(jié)門上插菖蒲、艾枝,并用其拌雄黃酒噴灑屋內(nèi)外以驅(qū)邪;一伙年輕人伴隨求婚者向姑娘求婚時,未婚者手舉樹枝于頭上,以便女方相認,好來日相會。
富寧縣壯鄉(xiāng)瑤寨的“祭神樹”、“祭龍山”,不但普遍,而且相當古樸。據(jù)說縣境內(nèi)民族最早遷徙到偏僻山區(qū)定居時,人們憑借森林環(huán)境“樓木而巢”、“橡栗為食”,利用森林植被得以繁衍,是林木使人們有棲身之地,生活之源。因此,人們熱愛樹木,尊崇樹木,與樹木結(jié)下不解之緣,把它看成是全寨人的保護神,是美好的幸福和希望的象征。
“寨無樹木,人不長壽,五谷不豐,家無興旺,村無久安”。這便是人們滋生熱愛樹木、崇拜樹木的基本原因。這種祭祀樹木傳統(tǒng)的延續(xù),即使在缺乏柴燒的情況下,也不敢去砍一枝一椏,枝椏斷了、枯了也沒有人敢去拿來作柴火,樹葉落了沒人敢去揀,方圓數(shù)百米的一草一木都不得亂動,也不敢把豬雞牛馬放入“神樹林”中,更沒有人敢在寨神樹下解大小便和吐口水。若違反了便會得罪“神樹”,遭到不幸。就這樣代代相傳,約定成俗,尊崇“神樹”、“龍樹”、“風水林”的習俗傳下來,并增添了種種神秘的色彩,人們把“神樹”年齡的長短,枝葉的繁茂,看成是全村興衰的標志。樹齡長,人則長壽;枝葉旺發(fā),則財丁興旺。這是一種迷信,但其體現(xiàn)出對自然生態(tài)重要性的認識和尊崇的思想,更是一種可貴真知。
至今,之所以有不少村寨仍保存著那一片片風水林,使得村前寨后一片翠綠,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就是這種圖騰崇拜的村規(guī)民俗帶來的結(jié)果。有的樹木還是珍稀的古樹名木,為全國、全省林業(yè)之最。如生長在者桑百恩村芭河寨前的一棵樹齡達500多年,樹高30多米,胸徑1.86米,冠幅11.4米的水松,由于人們把它作為“神樹”加以保護,至今仍干形圓滿通直,枝葉旺發(fā),樹姿優(yōu)美、古雅、結(jié)實,成為云南水松之最。生長于歸朝孟村龍山土地廟旁的一棵云南矩鱗油杉,樹齡達120多年,樹高22米,胸徑93厘米,是云南矩鱗油杉之最。生長在新華坡地村旁的一棵八角樹,樹高22米,胸徑64厘米,冠幅63平方米,雖然樹齡已達180多年,但單株產(chǎn)量仍達到250千克,為全國八角樹之最,被人們稱為“八角王”。生長在歸朝莫弄村的一棵扁桃樹,樹高23米,胸徑187厘米,冠幅483平方米,樹齡已達250多年,單株產(chǎn)量上千斤,為云南扁桃之最。這些都是壯鄉(xiāng)瑤寨祭祀“神樹”留下的珍貴遺產(chǎn)。
壯鄉(xiāng)瑤寨祭祀神樹、祭龍山的民俗活動,是一種崇敬自然的原始宗教,它雖然帶有迷信的色彩、唯心的色彩,但由于把所崇拜的樹木視為“神明”,人們心理上便對神樹五體投地,代代相傳,天長日久,使保護下來的樹木增添了更為神秘的色彩,在客觀上對這些古老的樹木起到了保護作用,為子孫后代做了一件好事,也為林業(yè)科技工作者留下寶貴的資料和實物依據(jù),留下了一筆可貴的財富。這大概就是“祭龍樹”、“護風水林”這一林業(yè)習俗的價值所在吧。人們應(yīng)發(fā)揚良俗,把對自然生態(tài)的尊崇保護精神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