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喪葬因地而異?;ブ貐^(qū)多數(shù)實行火葬,少數(shù)實行土葬。民和、大通地區(qū)一般都實行土葬。同仁地區(qū)的土族實行火葬,也有土葬的。不論是火葬還是土葬,都要舉行喪葬儀式。老人病故后,將其衣服脫去,將遺體扶起,成蹲坐狀,雙手合十,兩拇指撐于下頜骨,放在原處的炕角頭,周圍用干凈土坯擠緊,上面披上衣服或白布。當天早晨,即派人去向喇嘛或本本子占卜葬期,邀請本家各戶家長商議治喪事宜。請木匠趕做靈轎。第三天下午,將遺體入殮,用一條向左擰成的白布或黃布條,在每一關(guān)節(jié)處綰一鄉(xiāng)球,一身要綰七至十三個,然后套上黃布做的套子,土族語稱“布日拉”,裝入靈轎內(nèi)。靈堂設(shè)在堂屋里。一般在家停放五至七天。老人病故要請喇嘛誦經(jīng)超度,并由喇嘛主持,每晚請本家老少集體念“嘛呢”。舉行葬禮的前一天,是集中祭奠的日子,土族語稱“日格”。本家各戶、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有要來吊唁,舅舅來“認骨”。
土族喪葬要待客。一般分三頓飯、饃饃茶、酥油炒面、蒸油饅頭和稠米飯。一般不動葷,只吃素。三道茶飯后,舅舅舉行“擺外”、慰亡靈儀式,對亡人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評價,對兒孫們的孝心作出褒貶?!皵[外”后,黃昏時分,請人到一個僻靜處,砌火化爐。舉行火化儀式,一般在早晨六七點鐘。靈轎由兒子、侄子等抬到火葬場。遺體由其兒子或侄子從靈轎中抱出,面向西方,放入爐內(nèi)后,送靈轎者都跪拜在周圍祭奠。女兒、媳婦都要哭喪。由指定的兩位本家弟兄點火。靈轎也要砸碎火燒。喇嘛誦經(jīng),向火化爐內(nèi)投放五色糧食,澆酥油汁,約兩小時左右,火化結(jié)束。下午拾取骨灰,放在一尺多長的柏木匣內(nèi),由兒子或?qū)O子用一根紅繞牽引,埋在臨時選定的地方,待到第二年清明時,再遷到祖墳地埋葬。亡人送葬后,子女服喪,一般為七期,四十九天。服喪期間,男子不戴帽子,婦女不穿有色彩的衣帽,不串親訪以,當年不貼春聯(lián),不拜年,以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