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采茶戲《牡丹亭》劇照 “撫州采茶戲今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是一件大喜事??墒牵@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戲曲,如今卻陷入后繼乏人的境地,實在讓人感到遺憾……”一位撫州采茶戲老演員如是說。
撫州采茶戲是我市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戲曲,是撫州戲曲藝術的一張名片。目前,令人憂心的是,由于傳承乏力,老演員年事已高退居幕后,年輕一代演員又演技欠佳,使得撫州采茶戲人才青黃不接———
年輕演員水平不高
10月12日晚,湯顯祖大劇院燈光璀璨,座無虛席,第一屆中國(撫州)湯顯祖藝術節(jié)在此隆重開幕。我市排演的撫州采茶戲《牡丹亭》進行了首次公演,這也是國內首次以撫州采茶戲來演繹全本《牡丹亭》,這自然引起國內專家、學者以及戲劇界人士的關注。
當晚,我市采茶戲名角易蘭英、萬安安、潘鳳仙就坐在觀眾席中。對于撫州采茶戲《牡丹亭》這臺重頭戲,他們心中有著太多的期望。這幾位演了一輩子撫州采茶戲的老演員,當然對撫州采茶戲《牡丹亭》首次公演有著挑剔的眼光,對年輕一代演員擔綱演出充滿了希望。
撫州采茶戲《牡丹亭》演出結束后,易蘭英、萬安安、潘鳳仙等戲劇界人士對舞美、燈光、音效等現(xiàn)代舞臺技術大為贊嘆,稱這是她們在戲曲生涯中不曾有過的。然而,對于年輕演員的唱腔、吐字感到一絲遺憾。她們認為,在糅合臨川方言的唱腔中,年輕演員顯然“力不從心”,沒有地方風味,沒有在大俗中吟唱出湯翁原著中的那種大雅曲調,這不能不說,年輕一代演員的撫州采茶戲功底不夠。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幾位老演員觀看了上海劇團演出的《邯鄲記》、《紫釵記》;河北邯鄲平調落子劇團演出的魔幻舞臺劇《黃粱夢》;贛南采茶歌舞劇院演出的現(xiàn)代贛南采茶戲《快樂標兵》;南昌大學贛劇藝術中心演出的《臨川四夢》折子戲。與這些藝術演出團體相比,幾位老演員覺到撫州年輕演員在運用地方元素中缺乏感染力。
易蘭英告訴記者,在第一屆中國(撫州)湯顯祖藝術節(jié)中,撫州年輕演員在演繹撫州采茶戲《牡丹亭》時,盡管戲服華美,舞臺燈光絢麗,但演員的唱腔缺乏韻味,給整個演出打了折扣。因為撫州采茶戲的唱腔特別講究吐字的清晰和圓潤,唱腔旋律既有悲凄纏綿的悲腔,又有許多活潑明快的小調。所以,撫州采茶戲對演員的唱腔要求極為嚴格,特別是對主要演員,來不得半點虛假。
“與其他地方的演員相比,撫州采茶戲的演員素質不是很高。看來,對年輕一代演員的培養(yǎng),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易蘭英如是說。
陷入“后繼乏人”境地
撫州采茶戲是在明代茶燈戲的基礎上,吸取撫州的民歌小調發(fā)展而成。在發(fā)展過程中,經歷了“三角班”、“半班”等階段。撫州采茶戲是個區(qū)域性極強的地方劇種,為撫州百姓所喜聞樂見,是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鄉(xiāng)味濃郁。
新中國成立后,撫州采茶戲進入輝煌的發(fā)展時期。1951年,撫州采茶戲劇團建立,隨后各縣專業(yè)采茶劇團也相繼成立。上世紀50年代,業(yè)余采茶劇團遍布城鄉(xiāng),達到了2000多個。撫州采茶戲得到空前發(fā)展,也涌現(xiàn)了一批有影響的演員,如易蘭英、萬安安、單東陽、李鳳嬌等在撫州家喻戶曉,被市民捧為“明星”。他們精彩的演出,讓無數(shù)戲迷為之傾倒,成為他們的“粉絲”。可以說,老一輩的撫州采茶戲演員,以他們的藝術魅力,為撫州采茶戲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歷史。
對于老一輩撫州采茶戲名角的聲譽,我市知名劇作家吳德春如數(shù)家珍。他告訴記者,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撫州采茶戲多次在全省文藝演出中獲獎,有些劇目還被中國唱片社收錄,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最讓撫州戲劇界引以為豪的是在1961年4月的一天,撫州采茶戲演員易蘭英、李鳳嬌、李如珍、萬安安在南昌洪都賓館,受到毛澤東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并為毛澤東表演了撫州采茶戲,因此,撫州采茶戲譽滿京華。
然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由于受到流行音樂、電影和電視的沖擊,撫州采茶戲的觀眾逐漸流失。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老演員開始退居幕后,年輕演員又難以獨擋一面,撫州采茶戲出現(xiàn)“四面楚歌”、后繼乏人的局面。更為遺憾的是,撫州各縣(區(qū))的采茶劇團或進行體制改革,或由于缺乏經費處于無戲可演的境地,隨之而來的是劇團衰落,人才流失,撫州采茶戲風光不再。
“在撫州采茶戲步入生存危機的今天,如何振興它,走出后繼乏人的境地,是令人深思的問題……”吳德春如是說。
如何薪火相傳
撫州采茶戲是臨川文化的瑰寶,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它貼近生活,感染力強,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如今,在撫州采茶戲逐步衰落,陷入后繼乏人甚至失傳的境地,我市戲劇界和社會有關人士為拯救撫州采茶戲多方奔走呼吁,希望受到政府的重視和相關政策的保護。
潘鳳仙,市政協(xié)委員,市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這位在撫州采茶戲舞蹈上活躍了幾十載的老演員,曾因在獨角戲《王媽媽愛雞》的出色表演,獲得文化部第13屆“群星獎”金獎。對于撫州采茶戲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她心懷“切膚之痛”,曾多次以市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提交提案,為振興撫州采茶戲建言獻策。
“看到撫州采茶戲人才青黃不接,我真的很著急……”日前,潘鳳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快人快語地倒出了自己對撫州采茶戲后繼乏人的憂慮。
潘鳳仙告訴記者,戲曲的魅力在于流傳,在于薪火相傳。但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撫州采茶戲由于種種原因,盡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傳播,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但還是呈現(xiàn)衰落之勢,尤其是人才缺乏。所以,對人才的培養(yǎng)是拯救撫州采茶戲的當務之急。因為在戲劇大師湯顯祖的故鄉(xiāng),撫州采茶戲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戲迷對采茶戲的熱情有所升溫。比如,在街頭可以看到,許多人聚在一起看撫州采茶戲錄像。在文化廣場,不少市民聚集在一起唱戲聽戲,自娛自樂。然而,由于缺乏專業(yè)演員的指導和演出,撫州采茶戲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專業(yè)演員,撫州采茶戲薪火相傳?潘鳳仙建議,以專業(yè)劇團為主要骨干力量。同時,全面開展撫州采茶戲調研,挖掘老藝人的技藝,在傳承的基礎上搞好“傳幫帶”,使年輕一代演員掌握表演、唱腔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此外,希望政府保障專業(yè)劇團的創(chuàng)作經費,解決劇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最大的希望是,在我市高等院?;謴蛯Σ刹钁虻恼猩?,保證專業(yè)劇團的后續(xù)發(fā)展。
“明年是撫州采茶劇團成立60周年,作為一名老演員,我真的希望撫州采茶戲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著力解決后繼乏人問題,使撫州采茶戲薪火相傳,再創(chuàng)輝煌……”這是潘鳳仙由衷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