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被稱為“歌舞的海洋”,藏族同胞以能歌善舞著稱。其中,鍋莊舞更是廣為人知的舞蹈藝術形式,深受國內(nèi)外各族人民的喜愛。
鍋莊,藏語為“果卓”,其本義為“圓圈舞”。《清史稿·樂志》音譯為“郭莊”,近人也有稱之為“歌莊”。清人李心衡在所著《金川瑣記》中稱,藏地百姓“俗喜跳鍋莊嘉會”,并且描述了其舞蹈形態(tài)“男女紛沓,連臂踏歌”、“攜手成圈,騰足于空”。
就舞蹈風格來說,鍋莊可以分為大鍋莊和小鍋莊。大鍋莊屬禮儀性舞類,多在寺廟等地跳;小鍋莊為娛樂性舞類,不拘場地,隨時隨地可跳。
就西藏境內(nèi)地域來分,鍋莊可以分為農(nóng)區(qū)鍋莊(藏語為“玉卓”) 、牧區(qū)鍋莊(藏語為“仲卓”) 、寺廟鍋莊(藏語為“曲卓”)三種。
羌塘草原上的鍋莊舞屬于牧區(qū)果卓。每逢過年過節(jié),遼闊的藏北草原都要唱歌跳舞。藏北各地每年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亞吉”節(jié),即俗稱的賽馬節(jié)。在節(jié)日活動中,藏族群眾白天跑馬射箭,表演牦牛舞、熱巴舞等;晚上就燃起火把,通宵達旦跳鍋莊。
牧區(qū)鍋莊的典型動作有胸前雙統(tǒng)手,腳下踏步跳躍,前頓步按左右翻身,大跨步,跪拜跳等。男女動作一樣,但男子動作大、宣泄奔放;女子動作較小,含蓄明快。其中,“繞袖花”是其一大特色。它是指男性起舞時脫開身上的披袍,雙手伸開緊拉雙袖,邊跳邊繞袖,風格獨特。
舞蹈是在勞動中產(chǎn)生的一種藝術形式,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藏北羌塘草原由于處于牧區(qū),百姓多以放牧為生,因此其鍋莊舞就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手臂動作幅度較大,腳下動作幅度較小等等。
在拉薩城關區(qū)北郊,有一個藏北草原風格的歌舞團—西藏羌塘草原曲扎牧民鍋莊歌舞團,姑娘小伙子跳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藏北草原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