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誕生地———湖北秭歸縣樂平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既有絕妙的人文景觀,又有奇特的遺風(fēng)趣俗。樂平里的風(fēng)土人情、屈原遺址、景物遺俗均與屈原相關(guān)聯(lián),而且妙趣橫生,膾炙人口。流傳有“八怪”。
一、端午戶戶掛香艾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漢語大字典》注:“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葉子分裂成羽狀,有香氣。葉入藥,溫經(jīng)脈。制成艾絨,用來灸病”。每年的五月初五凌晨,樂平里人家家戶戶采割“露水艾”在門頭、窗榻上懸掛一束束用紅紙條扎成的艾苔,甚至在臥席底下塞幾棵艾苔,使室內(nèi)彌漫一股藥香味。端午節(jié),時值初夏,正是毒蟲開始活動繁殖的疾病多發(fā)季節(jié),熏艾葉,不僅令人醒腦提神,而且能驅(qū)蟲治病。
二、牛不用繩聽人擺
耕牛犁田不用鼻繩是樂平里的一大怪事?!稓w州志》載:“此鄉(xiāng)牛不需繩引,如售至別鄉(xiāng),亦僅三日,自后非用繩不利,如他鄉(xiāng)牛入三閭(樂平里舊稱三閭)之境,過三日后亦不必引繩,而自然貼服。噫?∏?公忠可格天下,誠能動物,至今二千余載矣?畢啻?屈原離家赴鄒都,剛啟程,挑書的繩子便壓斷了,屈原令書童找一正在犁田的農(nóng)夫借牛鼻繩作捆書箱用,說今后樂平里的牛耕田不必用鼻繩了。樂平里的牛被稱為“靈?!保瑸榇肆鱾饔小皹菲嚼锏呐!斆餍笊钡男笳Z。
三、喪葬均用紅棺材
樂平里人辭世后都用紅漆棺材的安葬習(xí)俗與三閭大夫屈原有關(guān)。傳說屈原投汨羅而死,神魚負(fù)尸至秭歸,樂平里父老鄉(xiāng)親憐惜屈原一生赤膽忠心,遂用紅棺材將屈原盛殮禮葬。秦王得知,派人至樂平里查問,鄉(xiāng)民抬出百余口紅棺,秦使無法辨認(rèn)哪口是屈原紅棺而無功而返。此后,樂平里人去世后遂用紅棺,即通常所說“紅棺葬”。
四、古井當(dāng)作梳妝臺
樂平里的伏虎山腰有一古井,名為照面井,為山間八景之一。井臺上有清咸豐十年“照面井”石碑?!邦A(yù)白遐邇?nèi)说?,此乃屈公遺井……”此井冬暖夏涼,四季常流,井水粼然如鏡,清甜可口。傳說為屈原洗梳照面之地。從古至今,來樂平里旅游觀光的中外游客在此小憩的同時,以井照面,以水洗面,梳妝打扮。井周圍的父老鄉(xiāng)親在飲用井水的同時,也在此井梳妝打扮。相傳,此井照面可辨忠奸,以此井洗面可美容,飲用可長壽。
五、石洞書聲千古在
《歸州志·山水》載:“州城東北百二十里三閭鄉(xiāng),相傳屈原讀書洞,遺址尚存?!弊x書洞又名“洞辟書堂”,為歸州八景和三閭八景之一。洞頂有參差不齊,形態(tài)各異的倒懸鐘乳石,洞中有石凳石幾,傳說為屈原幼時讀書吟詩和著述《離騷》之處。千百年來,在洞中可聞抑揚頓挫、如吟如誦的朗朗之聲,已成為樂平里千古之謎。洞旁立有郭沫若夫人于立群題寫的“書洞”石碑。
六、男女老少趕詩賽
端午節(jié)在樂平里又稱“詩人節(jié)”。每至端午,山上山下的男女老少紛紛匯聚樂平里,搭設(shè)詩臺,賽詩作詞,詠詩作對,熱鬧非凡。熟背《離騷》等楚辭是樂平里小學(xué)生的必修課。以農(nóng)民為主體的“騷壇詩社”則更勝一籌,《歸州志》記載?骸扒?原誕生地樂平里詩風(fēng)特盛,明清時代有好詩者結(jié)社騷壇”。詩社社員們將每年端午詩賽的詩稿收集整理編輯,現(xiàn)已出版詩集十多冊。
七、屈原當(dāng)作神仙拜
相傳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是屈原投身汨羅的祭日。在端午節(jié)這天樂平里人采葦葉包粽子,喝雄黃酒,同時在自家的神龕下燒香拜祭,叩首祈禱,呼喚“我哥田”,詠唱“招魂曲”。有的人登上樂平里屈原廟焚紙燒香,跪拜屈原,祈求太平。屈原廟的守廟人在端午節(jié)的早晨開始,為各家各戶送“端陽符”,意為家家戶戶保平安。
八、無鼓鼓聲響天外
樂平里有一條小溪名叫響鼓溪,溪邊有一座峭壁懸?guī)r名叫響鼓巖,巖上有一石臺名叫擂鼓臺。響鼓巖、擂鼓臺分別為樂平里“八大景”之一。傳說為屈原當(dāng)年招兵抗秦的擊鼓之處。至今此處一年四季鼓聲不斷,山巖之下鼓聲回蕩,相隔兩三里外鼓聲仍清晰可辨,此山巖無鼓自有擊鼓聲又為樂平里一大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