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生子,對于每個民族的百姓來說都是關(guān)于延續(xù)家族血脈的頭等大事,但不同的民族在這方面也有不同的講究與習俗。如前面所說,滿族對于生育小孩也是十分重視,他們民間流傳“男修車前馬后,女修產(chǎn)前產(chǎn)后”的說法。那么,滿族對于生子又有哪些特別的文化呢?
供奉“佛朵媽媽”
滿族人家都供奉“佛朵媽媽”,“佛朵媽媽”也叫“奶媽”。相傳,奶媽是少數(shù)民族滿族先人的奶母,對少數(shù)民族滿族人有養(yǎng)育之恩,為了報恩,家家戶戶都供奉“佛朵媽媽”;除此之外,還有祈禱子孫興旺的意思。如此傳來傳去,后世人就把“佛朵媽媽”傳為保護嬰兒的神仙——“奶奶神”了。什么是“佛朵媽媽”呢?就是一個用布做的小口袋,袋內(nèi)裝五色線,少數(shù)民族滿族人叫“子孫繩”,也叫“鎖繩”,意思是把孩子鎖住,好養(yǎng)活。
以西為尊
滿族人以西為尊,以西為上,所以滿族婦女生孩子不能生在西屋,必須到東屋;如果產(chǎn)婦住在西屋,也要在臨產(chǎn)前搬到東屋去。
滿族婦女生小孩有兩大忌:一忌生人進產(chǎn)房(少數(shù)民族滿族人叫“月房”),滿族人認為,嬰兒降生之后第一眼看到誰,長大了就像誰;二忌其他孕婦進“月房”,會把產(chǎn)婦的奶給帶走,嬰兒就沒有奶吃了。所以孕婦不能隨便走門。
“落草”
孕婦臨產(chǎn)時,得先把炕上的被褥卷起來(滿族人習慣睡火炕),然后得把鋪的炕席卷起來,在土炕上鋪層谷草;婦女把孩子在谷草上,所以少數(shù)民族滿族人把孩子出生叫做“落草”,據(jù)說這是不忘本的意思。
孩子降生的第二天,產(chǎn)婦家要請一位孩子多的,身板好的孩子媽媽來給小孩吃第一口奶,俗稱“開奶”。第三天,由接生婆來給嬰兒洗澡,俗稱“洗三”。洗澡用的水,要用槐枝和艾蒿浸泡。接生婆一邊給嬰兒洗澡,一邊夸獎嬰兒,說這孩子如何如何好,說一些好聽的、吉祥的話語。洗浴完畢,用削好的蔥白打嬰兒屁股三下,邊打邊念叨說:“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毕赐曛?,接生婆和前來祝賀的老親少友,要把帶來的銅錢、雞蛋、鮮花、大紅棗等東西扔到銅盆里,俗稱“添盆”。當天,產(chǎn)婦家要留下賀喜的親友吃面條,俗稱“喜面”,意味孩子長命百歲。
“睡扁頭”
給嬰兒“睡扁頭”的習俗,是滿族人所特有的。就是讓嬰兒枕著裝有糧食的枕頭睡覺,并叫嬰兒仰面朝天躺著,日久天長。把嬰兒的后腦勺睡得又平又扁,這是為嬰兒特殊安排的,滿族人認為后腦勺平扁是一種時尚、美觀。同時嬰兒的后背也睡得扁平、肩寬,也認為是健美。滿族嬰兒的頭沒睡平扁,或者沒睡好,睡扁了,會被人恥笑,說這個媽媽不會侍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