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禪宗祖庭 少林寺山門全景三祖洞南華寺中軸線航拍?!澳榛ㄐμ帯薄U宗祖師殿落成開光法會。少林寺簡介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為印度高僧跋陀敕建,以弘揚佛法、翻譯佛經(jīng)。少林寺及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北魏正始五年,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來到少林寺,開辟譯場,共同翻譯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jīng)論》,歷經(jīng)三年,完成行世,有力地推動了北方禪學的發(fā)展,少林寺成為當時佛學重鎮(zhèn)。
公元527年,印度高僧達摩大師到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首倡禪宗,并廣召信徒,弘揚禪法。后世尊達摩大師為中國佛教禪宗初祖,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在唐代,少林寺為當時禪學重鎮(zhèn)。唐弘道元年的禪宗教派重要領(lǐng)袖法如禪師入少林寺傳教,六年后圓寂于少林寺。當時著名禪師如慧安、靈運、同光等,皆駐錫少林寺。到了宋代,隨著禪宗初祖達摩在少林寺傳法故事的廣傳,少林寺又被推上了佛教至高無上的地位。元朝建立后,朝廷大力推崇佛教,作為禪宗祖庭的少林寺,地位舉足輕重。
少林寺是少林功夫的發(fā)源地,歷史上有少林僧兵保家衛(wèi)國、抗擊倭寇的佳話。經(jīng)歷史和文化積淀所形成的集多元文化于一體的少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少林文化厚重博大,包括禪宗文化、禪武文化、禪醫(yī)文化、禪藝文化等,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983年,少林寺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2010年8月1日,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審議通過,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時下,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的發(fā)心護持下,少林寺廣弘禪武醫(yī)文化,力行“四弘誓愿”,在寺廟建設(shè)、文化交流、慈善教育、僧才培養(yǎng)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受到海內(nèi)外民眾的好評。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來越多的民族認同,成為連接世界人民友誼的紐帶?!捌褚延?500多年歷史的嵩山少林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持了千年不變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傳統(tǒng),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少林寺致力于傳播的平等、慈悲、清凈和圓融的精神可以增進人類之間的理解,凈化人心,在促進世界和平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釋永信方丈如是說。
三祖禪寺簡介
三祖禪寺始建于公元505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了,坐落在安徽省潛山縣的國家五A級旅游名勝區(qū)的天柱山腳下的鳳形山上。為南朝國師寶志禪師開創(chuàng),梁武帝賜名“山谷寺”。隋初,禪宗三祖僧璨在此弘揚禪法近二十年,并將佛祖衣缽傳給了四祖慧可大師,于公元606年在此立化,故稱三祖禪寺。先后有志公禪師、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等祖師大德在此著錫弘法。公元758年,唐肅宗敕名“三祖山谷乾元禪寺”。公元772年,唐代宗謚三祖僧璨為鑒智禪師,賜三祖舍利塔為“覺寂塔”。宋太宗謚開山祖師寶志禪師為“寶公”禪師,并給三祖寺敕了佛舍利,建塔供養(yǎng),做大法會為母親祈福求壽。
三祖寺輝煌的歷史文化地位,使歷代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先后有李白、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在此修身養(yǎng)性、著書立說,至今還有他們留下來的已成為國寶的四百多幅摩崖石刻保存完好。寺里現(xiàn)在除大雄寶殿和祖師殿等殿堂外,保留下來的還有三祖洞、傳法石、立花塔、寶公洞、摩崖石刻、三祖舍利塔等名勝古跡可供瞻禮。
三祖洞是三祖著述《信心銘》的地方,這部典籍在禪宗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是三祖?zhèn)魇谛牡胤ㄩT的一部寶典。古有禪師教人,每天誦《信心銘》,將其當做早晚功課來讀誦,以時時提醒自己頓悟成佛,感悟禪門“不二”法門的修持理念與方法,這是禪宗最上乘的修行方法。古今中外的大德都非常重視以之修學和弘揚,比如:中峰明本禪師、倓虛法師、凈空法師、慧律法師、馮學成居士等大德都先后專門講授過。
寶公洞是志公禪師著述《志公禪師因果經(jīng)》的地方,中國佛教史上的著述眾多,但只有兩部著作才能稱為經(jīng),另一部是《六祖壇經(jīng)》。所以,這部《因果經(jīng)》從古到今也都非常流行。
1983年,三祖禪寺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寺院開放。近年來,三祖寺在住持釋寬容法師的住持下,與四眾弟子在寺院建設(shè)、道風建設(shè)、慈善救助、友好交流、文化藝術(shù)、禪宗研究、人才培養(yǎng)、資料整理、管理修學、講經(jīng)弘法、人文旅游等方面都做出了顯著的成績。
常言說:“天下名山僧建多”。中國佛教勝地有“四大名山,六大祖庭”之說。禪宗六大祖庭是:初祖少林寺在河南洛陽,二祖和三祖在安徽安慶,四祖五祖在湖北的黃梅,六祖在廣東韶關(guān)。三祖寺現(xiàn)有面積兩百多畝,目前不僅是研究禪宗文化和修學的大本營,也是皖西南人文旅游名勝,古詩中也有“禪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之說。
由于三祖禪寺是世界禪宗祖庭,所以國內(nèi)外如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等國,以及祖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的專家學者和朝圣旅游團,常年絡(luò)繹不絕,僅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有超過十萬人前來旅游祈福。
三祖禪寺曾先后被評為“2007中國佛教文化旅游勝地十強”,“2008全國民族文化旅游,新興十大品牌”,以及“五好寺院”等榮譽稱號。三祖禪寺長期以來都在發(fā)揮自身禪宗祖庭優(yōu)秀文化資源的優(yōu)勢,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為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以及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努力地奉獻著。
雙峰禪話--四祖寺
四祖寺,原名正覺寺,又名雙峰寺。位于黃梅西山,與東山五祖寺相隔20公里,由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創(chuàng)建于唐武德7年,距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
具有中國禪宗叢林之始的四祖寺,高僧輩出,龍相云集,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影響深遠。中國禪宗叢林由此發(fā)端,四祖道信大師成為中國創(chuàng)建僧團的第一人,四祖寺被尊為“第一座禪宗祖庭”。
從達摩祖師到三祖僧粲,禪宗弘法傳承的方式皆為“一僧一庵,一衣一缽,隨緣而往,不恒其所”,這種明顯帶有印度苦行僧烙印的修行方法,決定了禪學在四祖以前仍以外來文化為主導。
四祖道信大師將禪宗“游化傳法”的行為方式改變成“聚居傳法”,將“化緣為生”改變?yōu)椤稗r(nóng)禪并重”,從而在豐富禪宗理論與實踐上開創(chuàng)了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化、本土化的歷史進程。為禪宗文化在中國更廣泛、更持久地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寺廟香火鼎盛、殿宇高起,唐宋時盛極一時,有殿堂樓閣八百多間,僧侶達千余人。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佛協(xié)副會長、現(xiàn)任方丈凈慧大師創(chuàng)新提出的“生活禪”,實現(xiàn)了禪宗理論的新突破。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千年禪剎,生機盎然。
東山禪韻——五祖寺
五祖寺,又名東山寺,始建于唐永徽五年,是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法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大師得衣之地,被御賜為“天下祖庭”。1985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開放寺院。
縱觀全國諸多禪林,尤以五祖寺影響最為深遠,在中國佛教史上位居顯著。五祖弘忍大師傳承四祖道信大師所倡導“農(nóng)禪并重”修行方式,使它一直延續(xù)至今;提出了“頓悟”禪宗理論,并廣為傳播;衣缽傳承不拘一格,五祖?zhèn)髁娴涔屎憔昧鱾?,由此確定了五祖寺由印度禪演化為中國禪的奠基地位,五祖寺為中國禪宗發(fā)源地,弘忍大師為中國禪宗創(chuàng)始人。
宏偉輝煌的五祖寺坐落在巍巍大別山脈的東山之上,海拔八百米,峰巒層疊,廟宇若現(xiàn)。寺廟自唐到清香火興旺,唐宋尤盛,有殿堂樓閣一千多間,僧侶一千多人,先后還出了一百多名高僧。自建寺以來,每年朝山的香客數(shù)以萬計,不少文人騷客前來游覽,并留下很多千古傳頌的詩篇。
南華寺介紹
南華禪寺始建于公元502年,由印度高僧智藥山藏創(chuàng)建,南朝梁武帝敕額“寶林寺”。公元677年,唐朝六祖惠能駐錫曹溪,開創(chuàng)南宗頓悟禪法,寺宇得以中興,說法37載,南宗禪法大播于天下,惠能示寂后其真身保存在南華禪寺。六祖的嗣法弟子又相繼開創(chuàng)了臨濟、溈仰、曹洞、法眼、云門五宗,臨濟下又衍生出楊歧、黃龍兩派,合稱“一花五葉七枝”。禪宗經(jīng)朝鮮傳入日本,又進入歐美,繼而傳遍世界,南華禪寺因此被尊奉為“禪宗祖庭”。六祖惠能弟子法海記錄六祖的說法內(nèi)容整理而成《六祖壇經(jīng)》是惠能的禪學思想,被譽為中國佛教史上偉大革命,是唯一一部被尊稱為“經(jīng)”的中國佛學著作。
公元696年,唐朝武則天賜改為“中興寺”,3年后賜改為“法泉寺”。公元968年,宋太祖賜名“南華禪寺”。1600年,明代高僧憨山禪師大力中興,寺風日盛。1688年清朝官員尚可喜將寺院重建。1933年近代高僧虛云老和尚移錫曹溪,主持修建南華,將寺院移建為現(xiàn)中軸線布局,歷時十年巨工告竣。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視南華禪寺的保護,多次撥款維修。1962年將南華禪寺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華禪寺又是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
南華禪寺主體建筑面積逾2萬多平方米,分為曹溪門、放生池、寶林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靈照塔、祖殿、方丈、鐘鼓樓、禪海岸、齋堂、廣東佛學院曹溪分院、多寶閣、長廊、“拈花笑處”等。此外,寺內(nèi)還珍藏著六祖惠能、憨山大師和丹田大師的真身。目前,南華寺?lián)碛袊乙患壩奈?27件、二級文物165件、三級文物49件,一級文物數(shù)量占全廣東省六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文物當屬千佛袈裟和歷朝圣旨。千佛袈裟由唐代武則天賜給六祖惠能,長2.86米、寬1.46米,繡有1000尊佛像和12條戲珠龍紋,制作工藝精巧絕妙,是罕見的唐代傳世刺繡品;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圣旨、唐中宗神龍元年圣旨、元八思巴文圣旨、藏文圣旨和明正統(tǒng)十年御賜大藏經(jīng)的圣旨均是文物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