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總佛寺
□ 梁曉芬 文∕圖西雙版納總佛寺一樓供奉的竹編佛,由緬甸高僧都波溫香于今年編織而成,體現了東南亞國家人民對佛的崇敬,以及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西雙版納總佛寺,傣語稱“洼壩吉”。“洼壩吉”的“洼”是寺院的意思,“壩”是森林的意思,“吉”則是佛陀曾經度過25個雨安居的揭答林給孤獨園的簡稱,因此“洼壩吉”的意思就是像揭答林給孤獨園一樣美麗、幽靜的森林道場。相傳西雙版納總佛寺是從緬甸來的兩位僧人于7世紀興建的,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西雙版納建立最早的南傳佛教寺院。
西雙版納總佛寺大約在700年前被西雙版納傣王朝確立為皇家寺院,成為西雙版納最高等級的佛寺,是發(fā)布全境性佛事活動、昭示批準高級僧職晉升、舉行新任宣慰使宣誓儀式的地方,也是西雙版納的最高統治者召片領及屬下各土司頭人拜佛、各地佛寺住持朝拜論經的圣地。由于其悠久的歷史,加之歷代高僧輩出,在整個東南亞上座部佛教信徒中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是南傳佛教徒心中尊崇的圣地。
今天,西雙版納總佛寺已經成為了中國南傳佛教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國南傳佛教與東南亞、南亞南傳佛教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西雙版納總佛寺歷史上歷經多次損毀和修復。1989年恢復重建時,僅有大殿及僧寮。2009年2月,佛寺按傣族傳統建筑工藝重新規(guī)劃建設各主體建筑物,有大殿、戒堂、阿戛牟尼舍利塔、鼓樓、鐘樓、長老寮、僧寮、迎賓樓、食堂及高約7.9米的立佛等。如今,西雙版納總佛寺的重建已圓滿竣工,一座以傣族優(yōu)秀傳統建筑工藝為主,吸取東南亞國家佛寺建筑精華,熠熠生輝的佛寺巍然矗立在景洪市曼聽公園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