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倫禮節(jié),以情義待人,是長沙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幼對長,自古用尊稱,忌直呼其名,曾祖父,叫太公,老公,老公唧;曾祖母叫太婆,老阿婆,老;父親叫爸爸,爺老倌,爺老子;母親叫媽媽,娘老子。媳婦稱公婆為家爺、家娘。夫妻稱兩公婆,夫叫妻為婆婆子,某(姓)婆婆,堂客,或直呼其名;妻稱夫?yàn)楫?dāng)家的,老倌子,他(你)爸爸,或直呼其名。兄妹之間,長稱幼可直呼其名,也可叫某伢子、某妹子、老弟、老妹;幼稱長為老姐、老兄,或在哥、姐之前冠以排行次序;如大姐、三哥等。姑嫂之間,幼稱長為嫂,前冠以排行次序;長尊稱幼為嬸,如“三嬸”、“四嬸”,或直呼其名。對兒孫輩,叫伢子、妹子或直呼其名。
家庭通常以輩份最高的成年男子為長。同輩之間,以兄為長。父母不在,“長兄當(dāng)父,長嫂當(dāng)母”,凡事長房位尊。有妻妄的家庭,以嫡為長。社會推崇兄弟多而不分家的家庭,對于五世同堂的給予旌表。晚輩對長輩必孝順,否則受譴責(zé)。無論年齡大小,凡有忤逆行為,均應(yīng)受杖斥。有時(shí)鮮美食,必先送父母嘗新。晚輩每天須向長輩請安,晚上到最高長輩處聚集,冬日圍爐共話,有的還盡溫席之孝。夏日則為長輩驅(qū)蚊打扇,與之共炎涼。晚輩外出,要稟告父母;歸家時(shí),先到長輩房中問安,然后再回自己居處。正如陶承《我的一家》所述,歐陽梅生每天教書回來,必先到祖母房中坐一會,再回到妻子房中,盡管他很疲勞,很愛自己年輕的妻子,但傳統(tǒng)的倫理教育促使他必須這樣做。
家族。今日長沙人之先輩,多數(shù)系宋元以來由外省遷入,以明朝時(shí)的江西移民最多。故無論大小家族,民國前均建有族祠。族祠以下又有支祠,支祠以下分房,或稱堂。無子繼承者被譏為“絕代”、“斷香火”,必納妾再嗣或收繼子,一般以侄輩中的一人承繼,稱“過繼”,或叫“過房”,以求其所在的“一房”后繼有人。俗話說:“家有家法,族有族規(guī)”,如偷盜打劫、忤逆不孝、傷風(fēng)敗俗等,祠堂就是法庭,可給當(dāng)事人以具悔過、鞭杖、革族(開除)甚至沉潭等處罰。姓氏之間,宗族觀念濃厚,少數(shù)人多勢大的家族雄霸一方,如河西有“靖港的猴(諧音侯)耍不得”、“喬口的流(諧劉)斷不得”、“新康的鐘(鐘姓)敲不得”之言傳。這種封建宗法勢力解放后才得以掃除。
親戚。聯(lián)姻叫結(jié)親家,雙方父母互稱親家公,親家母、親家婆。婿呼岳父為丈人公、岳老子,呼岳母為丈人婆、丈母娘。連襟稱姨夫。岳父母對女婿一般直呼其名,他稱為郎、郎崽子。俗語“郎頂半子”。各種親戚以外家最重,所謂“娘親舅大”、“除開郎舅無好親”。遇紅喜事,舅家人必坐首席,由主家畢恭畢敬陪酒。辦白喜事,母黨(舅家)地位至尊。但對嫁出的女,卻視如潑出的水,有祖?zhèn)鹘^技,傳媳不傳女。走親戚,禮品喜用花籃提著,說“一點(diǎn)薄禮,不成敬意”,或說“拿不出手”。受者則說“勞咯多神”,“承破費(fèi)”?;刭浂Y物叫“回籃”、“打發(fā)”。
鄰里朋友。諺云:“遠(yuǎn)親不如近鄰”。鄰里稱謂,多在輩份前冠以姓氏或排行次序,如張三爹、李滿爹,柳、四嬸等。很多女性喜歡以兒女輩稱呼長輩或同輩,即把自己降低一輩。鄰里有困難,多自動熱情相助,如遇起屋、喬遷、中考、榮升、遠(yuǎn)出、榮歸等,親友鄰里都來鳴炮道賀,饋贈錢物。當(dāng)然也有因雞鴨蠅頭小事而鬧得老死不相往來的,故有“若要鄰里和,少養(yǎng)雞鴨鵝”之說。長沙人熱情好客,熟人見面必問“貴體好”,答曰:“占?!薄ⅰ巴懈!?。遇見長者,說“您老健旺”。遇見婦女,多問“毛毛乖”。生人見面,先問“貴姓““臺甫”、“尊住”??瓦M(jìn)屋,主人必起立迎坐遞煙,少不得泡一碗熱茶招待,特別是農(nóng)家,殷勤的主婦會一碗接一碗地上茶??腿巳绮煌妻o,可連喝幾碗。有的還盡其所有,待以雞蛋、旱茶、面條等。留客吃飯,尊客人坐上。如廳中僅擺一桌,則上方為正席,下方為陪席;若并排兩席,則以東西兩方為首席。篩酒時(shí),以先左后右、先東后西為敬??腿烁孓o,必說“少陪”,主人起立相送,說“請從容走”,或說“慢走”。鄉(xiāng)下人還喜歡坐人家,天南地北,海闊天空,總有說不完的話,有的一個(gè)晚上連坐幾家,深夜才歸。
師長。民國以前,很多民居堂屋都立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教書先生倍受尊敬。如徐特立1904年在寧鄉(xiāng)師范學(xué)習(xí)4個(gè)月,當(dāng)時(shí)朱劍凡任教。日后幾十年,徐一直以“受業(yè)徐特立”敬待朱先生,盡管徐位尊且長朱6歲。先生打?qū)W生的手板、屁股,家長不加干涉,認(rèn)為“不打不成才”。拜師學(xué)藝,對師父師娘畢恭畢敬,有“三代不忘媒,九代不忘師”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