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除了生前孝順奉養(yǎng)外,身后安葬,更是畢生大事,必須隨俗遵禮,不可馬虎。一般慣例,當(dāng)父母死亡,三月內(nèi)大殮,然后擇日出殯,出殯前,孝子孝女,輪流值夜守靈,族戚來吊,伏地俯首,叩以大禮。婦女守靈痛哭,訴述生前的恩情,男的含悲忍淚,支配族人,料理喪葬事務(wù),服孝分別親疏,子女頭戴孝巾,長及后背,身穿白色毛邊孝服,足穿全白毛邊孝鞋,女婿、侄兒,頭扎白方巾,孝服及鞋與子同,但是光邊的,再次頭孝與女婿等同。不著孝服,僅在衣袖及鞋頭佩上白布,以示孝意,而表哀思。
尸體入殮,換穿三腰五領(lǐng)葬服,俗稱壽衣,靈柩停在上堂,以供祭奠,陳尸的杉樹棺木,以八廓的為上品,有雙無單,十廓的次之,十二、十四廓的又次之,十六廓的最差,外漆黑色,高壽的可漆紅色,通常頭七之內(nèi)必須入土安葬,若墓地難選,或日期犯煞,也得移靈郊外,選個適當(dāng)而安靜的地方。暫時停厝在那里,過了一年牛載,再行入土。這種情形,并不多見,出殯行列,按樂隊、道士、靈柩,捧著靈牌的長子、孝家、送殯的族戚親友等為順序,到達(dá)墓地,入土筑墳、立碑、行禮、喪葬禮儀至此完成。
靈柩入土后,服孝并非到此終止,尚須做中和齋,頭七和尾七最為重要,必請道士誦經(jīng),未滿七,孝子不能理發(fā)及訪友,屆滿過年要做齋醮,又稱道場,場面和天數(shù),依貧富而定,最少一天,至多七日,做單不做雙,三天、五天的最普遍,意在超渡亡魂,最后—天的晚間,焚化錢紙,包袱、靈屋、靈牌、服孝期限,至此完畢。而后只有春秋二季掃墓了。所謂“慎終追遠(yuǎn)”的孝道,概略如此。
這就是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的喪葬儀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