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澗跳菜”是云南南澗彝族自治縣無量山、哀牢山一帶彝族群眾舉行婚喪等活動時必不可少的。逢喜事,以“跳菜”助興,遇喪事,以“跳菜”化悲,“跳菜”把彝族人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正宗的跳菜只能在南澗彝族村寨中見到。這種起源于原始母系社會,盛行于唐朝民間的“南澗彝族跳菜”,構成了南澗民間文化的重要部分。
表演“跳菜”的人被稱為跳菜師,一般一場兩人。跳菜師手里托著托盤,盤中擺滿了大碗的菜,在嗩吶等樂器聲中邊跳邊舞。近十幾年來,鄉(xiāng)土氣濃郁的“跳菜”經(jīng)過加工后與更多的人見面,鄉(xiāng)土藝術家們從彝家山寨跳上了舞臺。這一跳名聲大振,“南澗跳菜”曾在1992年第三屆中國藝術節(jié)“跳云南”晚會上獲表演一等獎,并在2000年全國第十屆”群星獎”中榮獲銅獎。
多年前我就對南澗彝家的“跳菜”很感興趣,記得在大理三月街見過,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身披羊皮掛、光著腦袋的彝家漢子,他們頭頂托盤進行精彩的“跳菜”表演。當時就想,有機會一定要親自到彝山看看原汁原味的“跳菜”。
終于有機會,我在沙樂鄉(xiāng)感受了一次彝族婚禮上的“跳菜”。坐落在無量山中的沙樂鄉(xiāng),是彝族的聚居地。新郎李洪輝的家就在本鄉(xiāng)阿基茸村,新娘畢光春20歲,他倆是在跳歌時相識。這次辦喜事新郎家里殺了兩頭豬,四方的親朋好友都前來賀喜,還請了跳菜師來表演。請來的這兩位跳菜師是這一帶地道的“跳菜”高手,其中的吳明龍從18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跳菜”,這項絕活是他家祖?zhèn)鞯?。他說,每年最多跳6場,主要在婚宴上表演,要跟著鑼鼓、嗩吶等音樂節(jié)奏跳,慢節(jié)奏容易跳些,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用3根手指托著約10多公斤重的八大碗菜,連續(xù)跳15分鐘,這確實要有真功夫才行。
聽了吳師傅的介紹后,我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倆表演的“跳菜”。這時,客人已經(jīng)入席就位,一陣開場鑼鼓過后,長號、嗩吶、蘆笙等器樂齊鳴,主持人大喊一聲“上菜”,只見吳師傅二人身披羊皮掛,手中托著托盤,盤中放有幾大碗菜,踏著音樂的節(jié)奏,一前一后地緩緩入場。他們的舞步是那么輕快,還不時地扮怪相和表演幽默滑稽的動作。他們配合默契,每一個動作都表現(xiàn)得優(yōu)美、流暢。“跳菜”的花樣還真不少,他倆一會兒將托盤用頭頂著,一會又放在肩上,使你不得不佩服跳菜師的高招。跳到每一桌時,按照傳統(tǒng)成規(guī)布陣落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一碗菜都是一?!捌遄印保确拍耐氩撕蠓拍耐氩?,都是有規(guī)定的。
跳菜師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的動態(tài)表演,說實話,真有些讓人擔心托盤中的菜會潑撒出來。但”跳菜“高手卻從容自如,連一滴湯汁也未從碗中濺出。他們的精彩表演迎得了在座賓客的陣陣掌聲,更讓我們見識了彝家“跳菜”。
“跳菜”是南澗彝族特有的飲食文化,它把粗獷豪爽、古樸生動的民間藝術亮點融匯其中,堪稱“東方飲食文化之一絕”。“跳菜”不僅包容了南澗彝族飲食文化的精華,而且囊括了彝族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更是由衷地表達了對客人的一片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