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縣由于人口來源不一,經(jīng)長期混居,相互通婚,稱謂繁雜多變,僅以祖孫三代而言,有的字訛音異,有的一字多音,還有特殊稱呼。
祖父、母:多數(shù)稱爺、奶;有稱爹、嗲(diǎ);公、阿公;阿婆(pū);姆姆;n(鼻音哼)媽。
父、母:有稱父為爹的;有的叫爺,其音又有五種,即耶(yé)、夜(yè)、牙(yá)、雅(yǎ)、夷(yí);有的喊大;有直呼父的;通稱爸、爸爸;因伯(bó)、爸(bà)音近,故有的將伯伯喊成爸爸;更有奇者,稱父為大兒爸。對母親,多數(shù)稱媽、媽媽、娘;有的直呼母母;奇特者有的叫媼(ǎo)、墨(媽)、依爺(yá)、細兒爸。
叔,有特殊稱為滿滿的;嬸,通稱嬸娘或以姓叫張嬸、李嬸……,或按叔的大小來稱嬸為大嬸、二嬸、么嬸、細嬸。如調(diào)了口的,就將叔嬸稱爺(yǎ)、依爺(yá)、娘;反將親生父母改叫伯伯(bó)、伯(bó)娘。
姑姑:通稱姑、大姑、二姑……;姑娘、姑媽;若年齡與自己差不多,就帶名稱姑,如桂花姑……。特殊的叫念兒(即姑娘,省去姑,只稱娘,加兒化韻)。姑丈:稱姑夫、姑父、姑爺。上兩輩的稱姑奶、姑婆;姑爺、姑公。
岳祖父母、岳父岳母,妻兄妻弟,妻嫂、妻弟媳等,均夫隨妻稱呼。
祖公婆、公婆、夫兄夫弟、夫嫂、夫弟媳、夫姐妹等,均妻隨夫稱呼。
娘婆二家父母相互稱兄道弟,或叫親家、老表,其妻稱表嫂,或帶其娘家姓稱劉姐吳妹;亦有叫親家母的。
夫妻間,現(xiàn)多互叫姓名或老王老李,或不帶姓只叫名,更顯親切;舊社會則不然,由于很多婦女沒大名:加之封建意識,夫妻多以子女叫“娃大”、 “娃娘”; “他爸”、 “他媽”;或白搭話“喂”、“嘿”、“聾子”。對外互說“我們那(lēi)一口子”,夫稱妻為“燒火佬’’、“老婆子”,文明的稱為“夫人”、“娘子”、“賢妻”,貶稱“婆娘”;妻稱夫為“當家的”、“老板”、“掌柜的”,文字尊稱“夫君”,貶罵為“老挨刀的”。
公婆叫兒媳,一般直呼大名,對兒媳也有以兒子長幼叫大女子、二女子,也有以其娘家姓喊周女子、袁女子。
社交中,稱別家長輩為令尊(父)、令堂(母),或按親友輩數(shù)稱表伯、叔等。 自稱父母為家嚴、家父、家慈、家母;兄弟則自稱家兄、舍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