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節(jié)日皆以農歷計。
春節(jié) 無論城鄉(xiāng)貧富,歷受重視。正月初一凌晨,鳴炮接神,室內燈火通明。這天不往屋外潑水,以示穩(wěn)財。初二開始走親訪友拜年。初五后鬧花燈,有獅子、龍燈、彩蓮船、竹馬、高蹺、平臺社火等。十五日元宵節(jié)送燈。春節(jié)前后,春官手執(zhí)春牛到各家說春、散春貼(年歷)。而今,生活寬裕,從除夕晚開始,夜空彩花起落,鞭炮聲遠近相聞,電影、電視給春節(jié)倍增新趣。
二月二 俗稱“二月二龍?zhí)ь^”。是日,炒包谷花,打灰簸箕,以簸箕盛灰,用桃枝拍打撒灰,繞房一周,以驅蟲防疫。
清明節(jié) 掃墓或培土壘墳,墳頭掛紙錢,又稱籠籠錢。
三月三 向有“三月三游河灣”之俗,踏青游春,城鎮(zhèn)尤多。
端午節(jié) 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初五為小端陽,十五為大端陽。人們慣過小端陽。家家掛蒲插吃粽子,喝雄黃酒,戴香包。解放后,喝雄黃酒戴香包間有而之。
六月六 是日曬衣物和書籍,亦有曬腳掌者,俗傳可避蟲蛀。
中元節(jié) 七月十五,又稱鬼節(jié)。是日,街頭路邊燒紙賞鬼。
中秋節(jié) 八月十五,已嫁之女,回娘家團圓。月出以果品、月餅獻月。之后,食而賞月。
重陽節(jié) 九月初九,新谷已收,做糍粑嘗新,祭天。城鎮(zhèn)文人雅士登高賞景。1990年始,政府又將此節(jié)定為老人節(jié),組織老人開展文娛體育活動,提倡養(yǎng)老敬老,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臘八節(jié) 臘月初八早晨,用大米、小豆、肉丁、豆腐、蘿卜等做成臘八粥。不僅人令,還給樹“吃”,期望人康果繁。
祭灶神 臘月二十三,打掃房舍。晚上做面糖祭灶神,祈求“上天言善事,下地降吉祥”。
除夕 一年之末,講究團聚。下午上墳奠祭,吃年飯忌吃鍋巴,要保持完整。傍晚,燃燭焚香,敬神靈、祖先牌位。晚上圍火守歲,長輩給小孩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