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怎樣養(yǎng)生 24節(jié)氣清明養(yǎng)生五要訣
1、飲食宜“清”
所謂飲食要“清”,分開來說就是味道宜“淡”,要少油、少鹽、少糖,稍佐調料即可;分量要“少”,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晚上不要多吃;品種要“素”,吃的內容要偏素一些,不要大魚大肉,很多肉類都是“發(fā)物”,清明時節(jié)要避免吃太多,而對蛋白的補充可以通過豆腐、豆芽等植物蛋白來替代;菜品要“鮮”,清明是天清地明,可以適當選吃時令菜。
2、起居宜“閑”
所謂起居宜“閑”,就是不能懶,而是要悠閑,清明時候人們常常會感到容易困倦,“春眠不覺曉”,尤其對小孩子而言,早起上學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不過,假如約了小伙伴去郊游放風箏,大概早起就沒有那么困倦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起居同樣是要“有節(jié)”,而這個“節(jié)”就表現為“閑”字——有所調控,這不是靠意志力撐著,而是靠興致引導。
3、運動宜“緩”
所謂運動要“緩”,就是優(yōu)游的感覺,不急也不滯。這個原則在《黃帝內經》里闡述為“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就是散開束發(fā),寬松衣帶,不讓身體受到束縛,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不讓行動受到束縛。清明是祭祀先祖的節(jié)日,又值春天發(fā)陳的時令,人們在掃墓祭祖的同時也可在郊外聚會冷餐,盡興游樂,比如《白蛇傳》里“游湖借傘”就發(fā)生在清明節(jié)。不過所有活動的總原則是一個“緩”字,換成今天的術語,大致相當于“有氧運動”吧。
4、精神宜“端”
所謂精神要“端”,是說祭祖這一氛圍里心思在慎重追遠的同時,又不要沉溺其中,陷入悲痛、愧疚等情緒而不能自拔,在我們的文化中先祖在天之靈都是庇護性的力量,足夠友善、寬容,保持對他們的敬意就可以了。而在聚會冷餐,盡興郊游的時候,也不宜放蕩形骸,過于奔放,可以融入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中,追思先人,感懷當下,從而形成一種深沉的生命意識,加深對家庭的感情,增進對健康的珍視。
5、穿衣宜“精”
這里的“精”是指精明,要懂得什么時候該加衣服,什么時候該件衣服。清明時節(jié),風和日麗,鶯飛草長,柳綠桃紅,人們脫去臃腫的冬裝,任憑“吹面不寒楊柳風”拂撫全身。然而,在享受輕松與溫暖的同時,可別忘了一句俗話:“二、四、八月亂穿衣”。四月氣溫尚不衡定,仍必須隨天氣變化而及時增減衣著,如果貪圖輕簡方便,穿著過于單薄,則易受涼而染疾。
清明節(jié)注重養(yǎng)肝
清明節(jié)養(yǎng)肝食物:
韭菜:韭菜有“洗腸草”之稱,能增進胃腸蠕動,可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腸癌。另外,韭菜因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揮發(fā)性精油與多種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其殺菌作用明顯,清明時節(jié)食韭有助陽,促生發(fā)的效果,還有殺菌消炎、促食欲、降血脂的作用。
薺菜:薺菜富含纖維并且熱量低,可以減肥、潤膚,起到美容功效。另外,薺菜可以降血壓、健胃消食、疏通腸胃,治療胃痙攣、胃潰瘍、腸炎等問題。
馬蘭頭:每到清明時節(jié),馬蘭頭特殊的香味為吸引人。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之功效,不但能補充維生素,緩解春困,還對初春常見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山藥:山藥可以改善人的消化功能,增強體質,同時益氣健脾。山藥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保持血管具有彈性,避免動脈硬化。多吃山藥,可以避免脂肪沉積。
銀耳:銀耳常用來煮甜湯,是不可多得的利水滲濕、養(yǎng)血滋陰、補腦提神、美容嫩膚、補腎強精的保健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