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滿族的婚俗,得從一段滿族的神話故事講起:長白圣母佛庫侖,有一天在天池沐浴,見到一只嘴噙朱果的五彩靈鳥飛來,她上前去抱,不料朱果洽巧落入她的口中,因此懷揣有孕,生下始祖布庫里雍順。
這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真實寫照,也說明滿族的婚俗是從群婚制、對偶婚制、最后發(fā)展到一夫一妻制的。
滿族入主中原以后,婚俗受到漢族的影響,禁止了早婚,取締了收繼婚,婚姻儀式也滲入了漢族婚俗的許多成分,但直到清末民初,滿族的婚嫁依然保持著很多固有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下面我們不妨作一簡介。
先說訂婚。據(jù)《柳邊紀(jì)略》載:
婚姻擇門第相當(dāng)者,先求年老為媒。將允,則男之母徑至女家視其女,與之簪珥、布帛。女家無他辭,男之父乃率其子至女之姻親家叩頭 。
從這一段記載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滿族訂婚要經(jīng)歷說媒、相看、 換盅 這樣三步曲:
說媒,這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男女雙方家長早已有了好感,有意訂下兒女親事,男方就主動托人去說媒。
另一種是雙方并不熟悉,全由媒人在中間撮合。媒人到女方去說親,一般要去三次,每次一瓶酒,故俗語有云:
成不成,三瓶酒。
還說:
媒人是桿秤,全靠兩頭硬。
相看(也叫相親),是男方到女家相看媳婦。相看的內(nèi)容,無非是門風(fēng)、財富、才干、美丑、健康這五個方面。
換盅 ,即男家到女家送訂親彩禮。到了女家,禮品要置放在西墻祖宗板下的香案上,然后兩親家翁并跪,酌酒互相醮祭,故稱之謂 換盅 。 換盅 之后,兩家就算正式訂親。
再說娶親。滿族人規(guī)矩大,結(jié)婚的說道比較多,從問娶、親迎到完婚,十分復(fù)雜:
問娶 又叫 問日子 ,由男方擇定吉日,置備酒淆至女家與其商量,如女方同意,再由媒人陪同男方送去布匹、首飾及肉、酒到女家,俗稱 下大茶 。到了迎娶的前一天,女方則要把陪送的嫁妝送到男家,俗稱: 過箱柜 。
娶親一般要熱鬧三天:頭一天叫 響棚 ,第二天是 亮轎 ,第三天才成親。娶親時的穿戴:新郎是頭戴纓帽,身著箭衣,腰扎達(dá)荷帶,披紅帶花;新娘是身穿拉草衣,頭梳大卷式,上蒙紅蓋頭。迎親時去的人是單數(shù),回來是雙數(shù)。喜車必須在清晨趕回男家門口,在門口要停一會兒,俗稱 練性 。待到新娘下轎時,新郎要朝轎門簾輕輕射三箭,這是古代滿族掠奪婚姻的遺風(fēng)。新娘下轎,要紅氈鋪地,腳踏紅氈走到天地桌前。拜完天地,再用紅氈將一對新人引入洞房。新郎在前,到門坎時,新郎用箭桿(后來改為手或秤桿)挑下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新郎新娘進(jìn)新房時,親友們要向他們身上拋撒五谷雜糧,取人壽年豐之意。進(jìn)了洞房以后,新郎新郎就開始對坐,俗稱 坐福 。
滿族還有鬧洞房的習(xí)俗,參加婚禮的親友們一起高唱喜歌 拉空齊 ,其大體意思是:美麗的姑娘結(jié)婚了,祝愿你們白頭到老,生活美滿幸福。新人在洞房內(nèi)要喝 交杯酒 ,吃喜面,嘗子孫餑餑。圍觀的親友還要有人用一語雙關(guān)的話向新娘發(fā)問: 生不生? ,然后由迎親婆代答: 生 ,其意是早生貴子。
翌日清晨,新娘要拜公婆、叔伯,敬煙問安,謂之 分大小 ;婚后三天或七天,新娘得回娘家,俗稱 回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