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鋪,一塊平和、塌實安穩(wěn)的大西部隴南山區(qū)腹地的一個小鎮(zhèn)。沉靜得幾乎要讓深秋的陽光停止了流動,沒有多少紛紛擾擾的腳步踏響細碎石子的山路和風中搖動的樹木,花朵從黎明開始搖起一直搖到了黃昏,秋收的農(nóng)人收割忙碌,偶爾彎腰揀拾遺漏在地上的大豆、蕎麥、土豆,土地在激奮里翻滾,顆顆果實圓潤豐滿。它平靜的幾乎默默無聞,直到1935年9月,這個沉睡已久的小鎮(zhèn)才在一個陽光透明的黃昏破土而出。
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些轉(zhuǎn)折。或許瞬間發(fā)生,但卻決定了接下來的歷史發(fā)展走向。
因為歷史的駐足,也把自己的名字,璀璨耀眼地定格在轉(zhuǎn)折上。
1935年至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兩次經(jīng)過這里,整編部隊,補足給養(yǎng)。根據(jù)當?shù)剜]政代辦所獲得的《大公報》上的消息,毛澤東同志以“一張報紙定乾坤”,發(fā)出了長征中最明確最堅定的目標:到陜北去!
哈達鋪,成了紅軍長征的“加油站”,成了決定紅軍長征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紅軍曾經(jīng)離開哈達鋪,但紅軍一直沒有走遠。紅軍留下的紅色足跡,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哈達鋪最寶貴的資源。
在哈達鋪的街道兩旁,以“紅軍”、“長征”命名的店名不時映入眼簾。現(xiàn)存最重要的旅游資源為哈達鋪紅軍長征舊址,座落在由382家店鋪組成的一條長約1200多米的街道上,這是紅軍在長征途中走過的最長、保留當年原貌最完整的一條街。由毛澤東、張聞天住過的“義和昌”藥鋪,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及周恩來住過的小院“同善社”,一方面軍團以上干部會議會址“關帝廟”,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及賀龍、任弼時住過的“張家大院”,原哈達鋪“郵政代辦所”五處舊址組成,另有“哈達鋪蘇維埃政府”、“蘇維埃哈達鋪游擊隊司令部”兩處遺址??粗@些,仿佛又讓我們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一張張記載歷史的資料圖片、一件件見證慘烈戰(zhàn)斗的文物,吸引著游客紛紛駐足、沉思。紀念館門前,一拔拔來自隴南、定西等地的黨員正在重溫入黨誓詞……
看書是無法深刻體會到紅軍長征的精粹所在的。走在通往哈達鋪的路上,紅軍長征不畏險阻的英雄氣概仿佛召喚著你,使你的滿腔熱血亢奮起來,迫使你跑步向“黎明火種”、“告別蘇區(qū)”、“艱難歷程”大型石雕奔去;你會被那些逢山開路,勇往直前,山間小憩,相互攙扶的紅軍精神深深打動,由然而生對幸福生活的珍惜。
哈達鋪,沒有硝煙彌漫,不像赤水河、婁山關、大渡河,她給紅軍的是溫暖胸懷。她盡顯隴原的淳樸,洗去紅軍戰(zhàn)士的一路征塵,把臘子口鏖戰(zhàn)的倦怠,翻越岷山的困頓轉(zhuǎn)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