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喝雄黃酒,劃龍船,房上掛艾葉、掛葛藤等。
端午節(jié)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包堿棕,因為要給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送節(jié),如果女兒嫁得遠,送節(jié)要走上幾天,堿棕就能保持新鮮。為此,端午的前幾天市面上到處是水靈靈綠滴滴的棕葉。端午節(jié)吃棕子還以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有關(guān),這故事已家喻戶曉。
客家人有端午掛葛藤習(xí)俗,其目的是“祈求除禍消災(zāi)”。家家戶戶少不了買上一擱葛藤,掛在門框上。梅州民間的掛葛藤的來歷有兩種傳說,都與黃巢有關(guān)。大埔的民間傳說:那年五月初一,黃巢的義軍去攻打一個州府,路遇一個逃難的婦人,身上背著一個較小的孩子,手牽著較小的孩子。他感到奇怪,下馬詢問。婦人道:“背著的是自己的侄子,他一家都遭難死了,只剩這根獨苗;手牽的是自己的的兒子。”黃巢告訴她:“黃巢的兵是保護窮人的,你到了新的地方后,在門上插個青枝做記號,就可以得到保護。”婦人照著做了,并告訴親鄰,漸漸傳到南方,以后便有了端午節(jié)插青的習(xí)俗。
客家過端午,雄黃是不可少的。不知是真是假,我小時聽祖母說,自從有了白蛇的傳說,那白蛇精喝了雄黃酒就現(xiàn)形。因而,到端午節(jié)前兩天,每家都把雄黃調(diào)入酒中噴射在屋中各處,怎樣蛇就不敢入屋了。
客家人過“端午節(jié)”雖然有許多迷信的故事傳說,但是在這些迷信的節(jié)俗中蘊含了許多科學(xu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