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這樣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苯酉聛恚S小編一起來大乘佛教看看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起源差異何在?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于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紀至五世紀的印度次大陸,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佛教是印度文化的代表,公元前二十幾末傳入古老的中國大地。傳入西藏后和西藏的本土文化和宗教相融合,并后來居上,占據(jù)了主導地位。
公元前2000年中葉,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南下,進入印度西北部,并且處在低于哈拉帕文化(印度土著居民)發(fā)展的階段,后來在各部落戰(zhàn)爭中雅利安人征服了土著居民,有余雅利安人是白種人,印度土著居民是棕色人種。
雅利安人就實行種姓制度,瓦爾那就是雅利安人為了區(qū)別和土著具名而實行的種姓制度,瓦爾那來自梵語,意思是有顏色品質(zhì)的意思。
而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是由于當時藏傳佛教在西藏占據(jù)重要地位,有格魯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五大派系。于是藏傳佛教自然而然的在西藏地區(qū)形成了實質(zhì)的政權,并且日趨強大,后來由格魯派宗喀巴大師弟子達賴正式創(chuàng)建由佛教執(zhí)政的制度。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并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tài)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于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qū)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xiàn)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盡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尤其是當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轉信佛教,悟道證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壯大自宗,都顯而易見佛教的出現(xiàn)為印度教的過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為印度教的未來指出了寬闊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