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七夕風俗有什么?閩南特色的七夕傳說?七夕節(jié)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原本七夕節(jié)是因為日期的特殊性,還有人們對星星的崇拜而形成的節(jié)日,之后再因為歷史的演變形成了七夕的寓意,而因為每一個地方受到的影響不一樣,所以節(jié)日的含義也會有些差別。那么像泉州的七夕有什么特別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泉州七夕風俗有什么
做糖粿
糖粿是七夕這一天,泉州敬祀和食用的一種面食。傳說,每年七月初七,喜鵲會搭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見。相愛而不能相處,牛郎織女見面時相擁而泣,而糖粿就是用來盛裝牛郎和織女相會時落下的眼淚。所以,很多年輕人也將其喻為情人果。
糖粿的做法很簡單,用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面團,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后,用手掌輕輕一按,使之成為扁圓;
最后用拇指往中間一壓,使其中間下凹即可。做好的糖粿看起來就像少女的酒窩,煮熟后拌上花生碎和白砂糖,一口而入,Q感十足。
焚送七娘媽轎七娘媽亭為孩童祈福
七夕這天,泉州人還要購買紙糊的七娘媽轎七娘媽亭,買胭脂、扎花、花粉等讓七娘媽打扮。
泉州民俗專家介紹,七夕泉州有焚送七娘媽轎、七娘媽亭的習俗。在泉州的民俗文化中,七娘媽(即七仙女)為婦幼保護神,而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的神誕。七夕到,不少家庭會買七娘媽轎、七娘媽亭,焚燒獻給七娘媽,為家里孩童祈福。
閩南特色的七夕傳說
有關七夕的傳說,在中國大地上普遍流傳著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人們傳說中的織女系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民間習慣稱之為七仙女。
可是在閩南地區(qū)尤其是農村中,傳說中的七仙女并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并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 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qū)的衍化。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qū)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這一民俗相沿成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xiàn)已摒棄,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