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位于藏民族與其他民族進行文化交流的走廊地帶。昌都曾經(jīng)是蘇毗人、東女國、附圖和各族各部的雜居區(qū),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具有濃厚的藏民族文化特征和獨特的地方文化色彩的康巴文化。著名的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達瑪拉山恐龍化石群舉世聞名;昌都地區(qū)的民間文學(xué),種類多,內(nèi)容豐富,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從品種上講,有民歌、故事、諺語、謎語等。知名度較高的格薩爾統(tǒng)治的嶺國就包括昌都地區(qū),所以形成獨特的以格薩爾王為題材的說唱藝術(shù)和民間傳說,類烏齊至今保存著據(jù)說是格薩爾的鐵制雕龍馬鞍。
昌都的繪畫藝術(shù)豐富多彩,主要有三大流派,即流行于丁青、察雅和貢覺等地的"美寧"畫派,流傳于柴維一帶的"美莎"畫派,以及盛行于噶瑪?shù)鹊氐?噶學(xué)"畫派。昌都各地都有從事巖畫、石刻藝術(shù);雕刻和塑鑄的藝人工匠,也保存有相關(guān)的藝術(shù)作品。
昌都人剛毅豪放、質(zhì)樸粗獷、豪爽樂觀的性格,造就了獨具一格的酒文化。昌都人飲酒離不開栽歌載舞,年青人則趁著酒興,從唱小曲、山歌,帶游戲色彩的密語歌、算命歌,發(fā)展到相互對歌再升化到情歌,真是別有一番風(fēng)情。
昌都歌舞也是具有強烈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民間舞蹈主要有:"弦子舞、鍋莊、熱巴。勤勞、勇敢、智慧的昌都人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了剛毅豪放、質(zhì)樸粗獷、豪爽樂觀的性格,而康巴人這種性格在熱巴、弦子、卓舞三大舞蹈品種上得到了最生動的體現(xiàn)。昌都的這三大舞蹈品種在西藏舞蹈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