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元宵節(jié)辦燈會、舉社火之俗由來已久。正月十三日夜出燈,正月十五日形成高潮,正月十六日收燈。
旬陽“燈會”“社火”風格雖受鄰省、縣影響較大,但也獨具特色。流行于民國時期及建國之初的有以下數種:
蜀河站龍
蜀河站龍源于湖北麻城縣宋埠鎮(zhèn),由藝人肖伯古于光緒年間傳至蜀河?!罢君垺睘橐归g觀賞的“龍燈”,以竹和木為骨架,粉紙糊面,彩筆描繪,內點蠟燭,龍頭高丈余,重百斤,僅龍頭內就點83支蠟燭,連頭帶尾長10余丈,平年12節(jié),閏年13節(jié),每節(jié)綴2個吊燈。要龍頭的人,腰纏;老布數圈,置龍頭燈竿于腹部,雙手握竿,左右擺動,幾人替換,非力氣過人的大漢不能勝任?!褒垷簟鼻耙曰鸺t“海珠燈”為前導,燃放硫磺硝煙,以壯聲勢,渲染氣氛。“站龍”由肖柏古傳于徒弟楊先進,又傳荊方勝、楊少武至項春波等,已近百年。
“滾龍”流行蜀河鎮(zhèn),系清末由湖北傳來。是白天表演的以表演龍形象的民間舞蹈。它以竹、木、布、紙綁扎繪制而成。為便于舞動,形體不大,頭、尾用竹、木為骨,厚紙裱糊、彩繪,龍身以布描鱗連接,長三、五丈不等,多以兩條龍(青白二龍或紅黃二龍)對舞,配以緊鑼密鼓及長管號樂,在燃放的滾滾硝煙中,兩條巨龍穿云鉆霧上下騰挪,追捕著紅色的“寶珠”,時而擺尾,時而退殼,時而盤柱,時而漫游或騰飛。舞者感情奔放,技巧嫻熟,配合默契;觀者則意馳神往,尾隨相跟,百看不厭。
神河獅子
神河上街肖學勤(肖老三)祖孫三代以民間武術伴“獅子”頗有名氣。1959年春節(jié),神河白廟的獅子應調到縣城表演,其“獅”搔首、舔毛、抖身,動作細膩逼真,跳躍、跌撲、攀登、翻滾,技巧嫻熟自如。深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