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肩,是遼北各族喜著的常服,因其只護(hù)胸前背后,故又得名“背心”,沈陽一帶滿族稱之“敝甲方”“披襖”“搭護(hù)”“綽子”等??布缭醋詽h族的“半臂”,宗高承《事物繼承原·衣裘帶服》云:“隋大業(yè)中,內(nèi)宮多服半臂,除去長袖也。唐高祖減其袖,謂之半臂?!笨梢姡鋾r皇帝宮室皆穿,后來傳人民間,因其夏日涼爽,其它季節(jié)遮寒擋風(fēng),特別適應(yīng)本境所用,各族喜穿。
坎肩,衣形如褂,用作內(nèi)衣、外衣皆可。長者及膝,中者及臀,短者及腰,對襟、偏襟、琵琶襟諸式。亦有皮、棉、夾、單以及及絲綢、棉布種種。民間多在各型制前冠名:如“羊皮坎肩”“棉坎肩”種種,遼北西部一帶,又稱兩布實棉者“棉囤子”。單者通常為農(nóng)民暑日之衣,俗又呼“汗溻兒”或“汗溜兒”。
清末時期,八旗子弟,喜尚一種多紐坎肩,名“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型制與普通坎肩無別,只頜下橫釘排鈕,共13顆,名“十三太?!?。后來,此衣加袖,謂之“鷹膀”。八旗子弟尤喜騎馬著此,以顯英姿。
20世紀(jì)七、八十年代,毛線坎肩頗為時髦。男女青年相戀,姑娘不惜花費心血,將柔情蜜意編織于針針線線之中,作為定情信物,贈于男友。得此者,可炫耀于友鄰。
坎肩。男樣不紋飾,女式多鑲滾,因其便捷靈活,男女老少皆宜,至今旺勢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