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旦是哪一天
古代雖然也有元旦,但日期卻不固定,殷代是以十二月初一這天為元旦之日,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時期,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可見每個朝代的元旦都是不一樣的時間,唯一相同的就是都是以每個月的第一天為元旦之日。
民國時期,孫中山定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公歷的一月一日為新年,但當(dāng)時還沒有元旦的叫法,直至新中國成立后,才叫公歷的一月一日這一天為元旦。民國時期,當(dāng)時雖然定公歷的一月一日為新年,但老百姓不怎么在意,當(dāng)時只有一些學(xué)校機關(guān)以及政府部門放假一天,老百姓依然以農(nóng)歷初一為新年??梢姶汗?jié)這個大年深入民心之深。
古代的元旦叫什么
元旦在古代有多種叫法。 其實在不同的朝代也會有不同的叫法。
比如在先秦時被人們稱為“上日”、“元日”、“改歲”、“獻(xiàn)歲”等;發(fā)展到到了兩漢時期,又被人們叫做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
再發(fā)展到了魏晉南北朝時則被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進(jìn)一步發(fā)展到了唐宋元明時期,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
而到我國最后一個朝代清代,則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元旦是什么意思
元旦,顧名思義,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是開頭第一的意思,旦這個象形字意味著太陽從地平在線升起來,意味著新的一天開始。元旦,是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時之元,元即首。“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薄稌x書》對元旦作了最初的記載,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
還有一種說法是把在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定為古代的元旦日。堯的兒子無才難以成大器,便傳給了品德兼?zhèn)涞乃础K礊榘傩兆隽嗽S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愛戴。因而當(dāng)時就把紀(jì)念堯的那天定為元旦日。內(nèi)地元旦的慶祝方式相當(dāng)于春節(jié)的縮影版本。因為元旦之后就是春節(jié),再一個元旦不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因而在人們心中占有的位置并不高。
當(dāng)然,現(xiàn)在元旦的熱潮還是成上升趨勢。一般平民百姓慶祝元旦主要表現(xiàn)是放鞭炮、殺三牲、拜祭祖輩等等。寫春聯(lián)、書寫福字、舞龍燈的民間活動也逐漸成為元旦的主要慶?;顒又??!霸龁⒘罟?jié),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睍x代詩人辛蘭在詩歌《元正》里記錄了當(dāng)時元旦的情景?!八臍庑略?,萬壽初今朝?!?,南朝梁人蘭子云在也其《介雅》一詩里對元旦作了大概的記錄。
而今的元旦在人們心目中占的位置相比于往年好一些,元旦其實就是相當(dāng)于小年,春節(jié)則是隆重的大年,意味著團(tuán)圓和熱鬧。
古代元旦的飲食習(xí)俗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xiàn)。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jìn)椒柏酒,飲桃湯,進(jìn)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jìn)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yīng)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椒是花椒,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制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古代詩歌中為我們留下了元旦飲椒柏酒的記錄。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泵枥L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為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jì)麗·進(jìn)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所列八味藥材,其功效主要是清熱、散風(fēng)、健脾、除濕,可以說對身體有利無害。
膠牙餳。隋杜公瞻注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實際上此俗寄托了長壽的美好愿望,因為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后作為送灶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盤。作為元日食品最早見于吳晉間周處的《風(fēng)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fā)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云臺、胡荽。如《風(fēng)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
敷于散。是一種中藥,藥方出自葛洪《煉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細(xì)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末,用干凈井水飲服。
卻鬼丸?!肚G楚歲時記》隋注講的處方是: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diào)和,使之像彈丸一般,正月初一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會逃避的。不過《荊楚歲時記》說的卻鬼丸是服食的,與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后起的風(fēng)俗。南朝梁的文學(xué)家庾肩吾《歲盡應(yīng)制》中有“金簿圖神燕。朱泥卻鬼丸”之句,說明除夕夜有準(zhǔn)備卻鬼丸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