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除夕還是大年初一 除夕指的是什么
過年包括除夕夜包括大年初一。
除夕指的是什么
農(nóng)歷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稱為“除夕節(jié)”,“除”者,“歲”之逝也;夕者,夜晚之意。臘月如是大盡,則是三十天,民間習慣稱除夕為“年三十”;若是小盡,則只有二十九天,臘月二十九日便是除夕,因此民間俗語說:“有三十(日)要過年,沒有三十舊)也要過年”。除夕的民俗活動,都是為第二天過大年而做的最后準備事項。實際上過年的各項繁雜事情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舊有民謠:“二十三,打發(fā)灶王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摳遐退(清掃房屋);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lián)一齊貼。”這是流傳于山西晉東南一帶的民謠。而流傳于晉中一帶是的:“二十三,送灶爺上天;二十四,掃房糊窗子;二十五,核桃棗兒往回數(shù);二十六,割回幾斤豬頭肉;二十七,關(guān)起門門洗了足;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貼對子;三十日,包扁食?!?/p>
農(nóng)歷正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古稱“三元日”。這個日子既是年月日三個時間標志的開端,也是年節(jié)最隆重、最具標志和意義的日子,各種禮儀和活動內(nèi)容也最豐富、最具特色。
大年初一的習俗
開門炮仗
大年初一既是三元之日,人們以早為貴,于是有早起占先的習俗。要早放鞭炮、早開福門、早迎財喜神、早出門拜年等等,俗諺謂之“大年初一起五更,大年初二日頭紅”,意思就是大年初一必須早起,初二則可以睡到太陽出來。舊時《五更歌謠》說:“起五更,拍炕頭,銀子錢,往家流。起五更,拍炕幫,銀子錢,往家裝。起五更,摸炕沿,有的是,銀子錢。起五更,摸水甕,喝涼水,不生病。起五更,摸摸鍋,吃飽飯,子孫多?!卑凑辙r(nóng)歷時刻算,子時一過,就是新年了。大約到五更天全家便悄悄起床,穿新衣,梳洗打扮,煮餃子,拉開了千家萬戶普天同慶過新年的帷幕。
祭全神
五更天起床后,第一項重要活動就是祭全神。所謂全神,是指家中所奉祀的各種神抵。這是年節(jié)中最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也是新的一年第一個最重要的祭祀儀式,因此極受重視,幾乎要把年節(jié)中準備的所有最好的佳肴和祭祀用品都拿出來奉獻給以天地為主的神抵和祖宗。靜悄悄穿戴上新衣、新鞋、新帽的家庭成員,在一盞盞燈火閃爍中雖然個個喜上眉梢,卻不能大聲說笑和打鬧,只能按照除夕之夜家長再三囑咐的話,輕手輕腳完成分給自己的活兒或安靜地坐在一旁觀看。洗手凈面后的家庭主婦,或自己或指揮家人給各個神抵上香、添燈油,端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供品(瓜果、糕點、酒菜、面食等)擺放在神案上。其中擺放最豐盛的是天地十方神,這個神位一般在院內(nèi)坐北朝南的正中位置,神位前有條案,俗稱“天地案”,其次是財神、關(guān)帝、觀音、倉神、灶君和土地等。
拜年
古時拜年又叫“走春”、“賀歲”,是五更起床舉行祭全神活動后,大年初一的又一項重要禮儀和民俗活動。所謂拜年,是辭舊迎新的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儀式。
古時“拜年”一詞的含義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
現(xiàn)在,有些機關(guān)、團休、企業(yè)、學校,大蒙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我國春節(jié)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拜年活動一般從家里開始,首先是祭拜祖靈。祭完全神后,當家庭主婦將供品放在祖靈案上,家長便要帶領(lǐng)全家男女老少給祖宗磕頭跪拜,邊拜邊說:“爺爺奶奶,兒孫們給您磕頭拜年啦。好吃好喝,保佑一家人平安康樂”等等。
然后就是小輩人給長輩人拜年。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和瓜果食品分給晚輩們。與此同時,家庭主婦開始煮餃子。煮餃子很有講究,不能破,數(shù)量必須全家人吃足后有幾碗剩余。破為不吉利,剩是留給在外晚歸和節(jié)后來拜年的出嫁女兒吃的,表示父母惦念他們,沒有忘記他們也是家庭一員。餃子撈出后,第一碗要敬給各位神抵和祖先,之后就將餃子放在祖案上,等待晚歸之人和出嫁的女兒來拜年時吃。
大年初一的禁忌
忌女客串門
按照古俗,雖然男人在這一天拜年可以走遍全村的家家戶戶,但女人卻不能隨便串門,拜年只能在近親范圍內(nèi),相互之間也大多在街上相聚交談,嫁出去的女兒這一天回娘家也被認為不吉利。這種陋俗是舊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遺存,現(xiàn)在已被打破。
忌諱說不吉利的話
所謂不吉利話,即帶有“死”、“病”、“完”、“壞”、“殺”等兇險災難意思的話。古俗認為這一天各位神靈都與民間同樂,聽到這種話會讓神靈不高興,遭報應(yīng)。其實是古人用這種辦法約束人講文明,不要破壞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
不準打碎盆、碗等器具
古俗認為正月初一打破東西是預示家業(yè)破產(chǎn)的預兆。
為了避免此災,即使不慎真的打碎了,要趕緊說道:“歲(碎)歲(碎)平安”,以求破解,化兇為吉。
不準動刀,不準動針、不準動剪
古俗認為刀主兇殺,針主長針眼,剪主口舌之爭,在大年初一操動這些東西會招禍惹災。
其實,不動刀、不動針、不動剪,是古代婦女在這一天給自己爭取休息權(quán)利的理由,也是對自己勞動工具的尊重和愛惜。
忌看病吃藥
古俗認為大年初一是一年中最好最吉利的日子,人間安康有萬神保護,吃藥看病是對神不尊重,所以有病也硬挺著。這種陋俗,現(xiàn)在已沒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