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歷經(jīng)千年的古石城,記錄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也見證了紹興石文化源遠流長,“羊山五色石”名聞越地內(nèi)外。這也是一座富有靈氣的古水城,孤峰兀立羊山湖,古柏矗立石峰頂,自然的美麗,讓人驚嘆。
齊賢,因齊集群賢而得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古跡遍地。
在江南,這樣的原生態(tài)石景難得一見,齊賢鎮(zhèn)最大的特色是石、水、佛融為一體,“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剛?cè)嵯酀?,讓人感受到了另一番“江南風(fēng)味”。的確如此!齊賢鎮(zhèn)向有古越名勝之譽!這方由東部石佛和西部石城組成的千畝之地,處處皆景,它們是大自然的恩賜,是一代石工留下的杰作!
羊石山,簡稱羊山,據(jù)南宋《嘉泰會稽志》載,“羊石山,去縣西北古十六里,山有石如羊,故名?!毖蛏绞|(zhì)堅韌耐磨,紋理豐富,色澤古樸,易開采大幅條石板和超長石條,為古越聞名百里方圓的石宕。
據(jù)史料記載,羊山采石始于春秋越國勾踐七年(前490年),越王勾踐采山石筑越國山陰城。此后,隋唐明清,凡筑城、修堤、鋪路、建房……用石皆采于羊山。清康熙年間,羊山里人韓潮文撰寫的《羊山祖居記》曰:“因海水為災(zāi),屢興石工,今羊山者無存焉?!庇纱丝梢?,至清代前期,羊山已是一方殘巖剩水,石羊亦不復(fù)存在。然而,正是這方“殘巖剩水”,經(jīng)自然風(fēng)蝕造化,留下了一幅“孤峰兀立、碧波疊翠、怪石林立”的奇趣美景,成為越中勝地,歷代文人雅士慕名而來,留下墨寶,山水美景更添人文氣息。
站在羊山拇指峰俯瞰,方圓數(shù)里,巖壁層層疊疊,高低不一,陡峭森嚴,形如一座城堡。穿梭其中,就像一不小心闖入迷宮,看似相通,冷不丁,巨石擋路。躊躇間,山風(fēng)夾雜著遠古氣息,撲面而來。幾聲鳥鳴,驚破寂靜,讓人不由發(fā)顫,繼而浮想聯(lián)翩……石峰深潭、千巖萬壑,“晨曦穿隙谷”、“夕陽映回壁”,其石其景,讓人留連忘返。早在14年前的1997年11月,央視《西游記》劇組還曾專門尋訪到此,拍攝外景。
如果說石城鋪陳的是遠古的神秘與冷寂,那么,與其一路之隔的羊山湖,則盡顯山水之秀氣與禪修之靈氣。3萬多平方米的羊山湖,是古代采石深挖所形成的巖石湖,湖水清澈,荷香怡人,三座雄奇峻秀的孤峰,傲然挺立于湖中,峰頂古柏蔥郁,倒映水中,綠洲、小島、孤巖……點綴湖面,趣味橫生。
而身為古代浙江四大石佛之一的羊山石佛同樣讓游客叫絕。這尊傳說由唐朝七代工匠鑿石雕刻而成的彌勒佛高達5米,窟高8米,深寬各6.5米。整尊石佛形態(tài)豐滿,氣韻生動,盡展大唐盛世遺風(fēng)。石佛前鑿壁為門,門外倚壁懸架陽臺,憑臺眺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石佛禪寺城隍峰、靈鷲峰摩崖石刻,鱗次櫛比,多達29方,均系歷代名人所題,有史記、游記、詩文之類。其中就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赴京任職臨行前會友飲酒于羊山湖的記事石刻。羊山摩崖石刻,幅數(shù)之多,又集于一地,堪稱越地摩崖石刻之瑰寶。
羊山的奇觀不止于此。數(shù)年前發(fā)現(xiàn)的桃花水母,更是為羊山湖平添了一抹傳奇色彩。2005年春天,羊山湖石潭水面,發(fā)現(xiàn)了一群扁圓形、乳白色的小精靈。有關(guān)專家現(xiàn)場考察后,認定這群小精靈正是已有5億多年生存歷史、瀕臨絕跡的桃花水母。這是我國乃至全球一種稀有的,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出現(xiàn)的時間比恐龍早2億年。
齊賢,比起烏鎮(zhèn)、西塘等聲名鵲起的古鎮(zhèn),的確要顯得孤寂幾分,但更多的是讓人感受到一種大智如愚的氣度與自然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