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的風(fēng)俗是什么 正月初二這天人們要干什么
1、回娘家
回娘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回娘回娘家只吃中午飯,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女兒回到娘家,如果家中有侄兒,當(dāng)姑姑的必須要給侄兒紅包?;啬锛也⒉恢皇窃诖竽瓿醵?,也有一些地方定在正月初三。在中國陜西、河南等一些地方,甚至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xí)俗,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jié)相關(guān),俗謠云:“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p>
2、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
韶關(guān)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xí)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雞是少不了的,寓意大吉大利;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3、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fā)大財。
4、初二面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二面, 初二的面講究也不少。據(jù)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現(xiàn)今人們一般都打個鹵兒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fēng)俗。
5、祭祖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yuǎn)的傳統(tǒng),過節(jié)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春節(jié)也不例外。
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jì)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nèi)容之一。
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yīng)該認(rèn)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guān)心和注視著后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春節(jié)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后人。但各地習(xí)俗不同,很多地方因為大年初一有走親戚拜年、上廟等活動,所以選擇在初二或初三上墳祭祖。
回娘家的風(fēng)俗是怎么來的?
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俗之一。回門禁忌也多是關(guān)于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jié)回門。否則以為將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云:“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苯K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娘家過,則娘家家道將因之而衰落。
陜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xí)俗,傳說是為了聯(lián)絡(luò)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jié)相聯(lián)系的。俗謠云:“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