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家人團圓的古詩 關于中秋節(jié)團圓的詩
中秋節(jié)家人團圓的古詩
《中秋十五夜月》(唐貫休)
噀雪噴霜滿碧虛,王孫公子玩相呼。
從來天匠為輪足,自是人心此夜余。
靜入萬家危露滴,清埋眾象叫鴻孤。
坐來惟覺情無極,何況三湘與五湖。
《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人月圓·中秋
宋·趙鼎
連環(huán)寶瑟深深愿,結盡一生愁。
人間天上,佳期勝賞,今夜中秋。
雅歌妍態(tài),嫦娥見了,應羨風流。
芳尊美酒,年年歲歲,月滿高樓。
念奴嬌·中秋效李敬
元·白樸
一輪月好,正人間、八月涼生襟袖。
萬古山河,歸月影、表里月明光透。
月桂婆娑,月香飄蕩,修月香人手。
深沉月殿,月蛾誰念消瘦。
今夕乘月登樓,天低月近,對月能無酒。
把酒長歌邀月飲,明月正堪為友。
月向人圓,月和人醉,月是承平舊。
年年賞月,愿人如月長久。
關于中秋節(jié)月餅
歷史學家研究認為,中秋節(jié)在大業(yè)十三年始定為八月十五日,隋末唐軍裴寂以圓月為靈感,發(fā)明了月餅,成功解決了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產生的軍糧問題。
一般認為,中秋節(jié)自宋朝起盛行。北宋時月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流傳到民間后,俗稱“小餅”、“月團”。蘇軾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
相傳元末朱元璋起兵時把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紙條藏在月餅中分發(fā)傳遞,相約八月十五日起義。
北方的傳統(tǒng)月餅以豆沙、五仁等甜餡為主,江浙一帶有咸蛋、鮮肉月餅,廣式月餅則以蓮蓉餡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