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和寒食節(jié)一樣嗎 清明節(jié)也叫寒食節(jié)嗎
清明節(jié),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等,節(jié)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寒食節(jié)不是清明節(jié)的別稱。
寒食與清明是農歷三月的兩個節(jié)日,由于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慶?;顒右差H近似,因此將二者合并起來一起慶祝。
我國的清明節(jié)是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這個節(jié)日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節(jié)氣,它是寸序的標志。從這個角度來說,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5。時,開始的一日為清明節(jié)。《歲時百問》云:“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氣溫升高,雨量增多,人們根據(jù)它的特點安排耕作,江南人“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春耕生產(chǎn)就忙乎開了。二是指節(jié)日。在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中,現(xiàn)今具有節(jié)日意義的只有“清明”。那么,“清明”又是怎樣演變?yōu)榧漓氲墓?jié)日呢?據(jù)《荊楚歲時記》說:“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边@是說,冬至過后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節(jié),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因為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且又禁火三天,如此,寒食和清明也就沒有嚴格的區(qū)分了。到現(xiàn)在,人們已把寒食和清明并稱,祭寒食也相當于祭清明。
清明節(jié)的習俗
掃墓祭祖
清明節(jié)和冬至節(jié)、過年都是祭祖的重要日子,你知道民間清明掃墓從何時成為禮典的一部分嗎?
寒食、清明掃墓的民俗在唐代時已經(jīng)相傳成俗,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寒食民俗的上墳祭掃列入禮典,允許士庶和王公以下官員行一樣的上墓拜掃禮,以展子孫孝思。上墓奠祭準備祖先生前愛吃的食物,祭拜后哀泣辭別,可在看不到祖先墳墓的地方食用祭品馀饌,不可作樂,表示孝子之情。從唐以來,每年到了這時,全家上墳掃墓成了家族重要行事。
插柳戴柳
柳樹生命力強盛,古人說柳枝具有辟邪功能,「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北魏《齊民要術》)。戴柳、插柳是古人寒食節(jié)、清明節(jié)的習俗,傳說追溯到春秋時代晉文公紀念忠臣介子推。宋代時民間上墳掃墓之后,往往折下墳墓邊的柳枝插在墳上,也把柳枝帶回家,插在門楣上以辟邪。陸游說的「人家插柳記清明」就是這般表現(xiàn)(《春日》)。
寒食節(jié)的由來
寒食,顧名思義就是吃冷食,喝涼水。好端端的春光明媚的日子,卻為何要如此這般呢?談到這一風俗,不禁使人想起一個催人淚下的晉文公悼念介子推的故事。
當年晉文公重耳當年因為他父親晉獻公的“驪姬之亂”被迫流亡到翟國,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晉獻公死后,他的弟弟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做了晉國國君,是為晉惠公。這個晉惠公因為害怕素有賢名的哥哥重耳會威脅他國君的位置,于是就派殺手到翟國去暗殺他,得到消息的重耳不得不又開始了新的流亡生涯。
一行人又只好繼續(xù)往東走準備投奔齊國,大伙饑腸轆轆,再不弄點東西吃真的只能吃土了!重耳一代公子哪里受過這種苦,沒過多久就真的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隨從介子推到山溝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采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重耳果然慢慢恢復了一些體力。當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大受感動!最后他們到了齊國境內,重耳收到齊威王的禮遇,大伙才安頓了下來!
七年以后,重耳回到晉國即位為晉文公,舉行了復國封賞大典,原來跟隨他逃難的人,一下子都加官進爵,成了晉國顯赫一時的人物。封賞之中唯獨不見介子推的名字,原來介子推是個性格耿直而且淡泊名利的人,他早就帶著母親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感念當年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想要請他出山為官,以報答他的恩情。經(jīng)過一番打聽后,晉文公帶著一般文臣武將來到綿山尋找介子推,但是一連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他。這時,有人建議說:“介子推最孝順。如放火燒山,他一定會背著老母親跑出來?!庇谑菚x文公便下令燒山,一連幾天,大火才滅,可是,介子推始終沒有出來,晉文公派軍士搜山,只見他們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于大樹底下。
秦漢時期,寒食節(jié)慢慢增加了掃墓的習俗,因為和清明這個節(jié)氣很接近(就差一兩天),久而久之,到了唐代兩者便已經(jīng)合二為一,形成了我國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
晉文公后悔萬分,他把介子推安葬在綿山之下,并為他建立祠廟。燒山那天,正是清明節(jié)氣前一天,于是晉文公下令將以后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禁煙止火,只吃冷食,以寄托哀思。從此以后,我國北方各省,相沿成俗,年年都過寒食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