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正月初一俗稱什么 農(nóng)歷新年第一天叫什么
農(nóng)歷正月初一俗稱什么
農(nóng)歷正月初一俗稱過年,原名元日,是漢族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正月初一的其它稱謂
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大年初一的習俗
1、占卜運程
舊時漢族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占本年年成。其說始于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后代由占歲發(fā)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顒印S谐跻徊粴㈦u,初二不殺狗,初三不殺豬……初七不行刑的風俗。
2、聚財
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很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過潑。
3、行香
新年期間是男女老幼穿新衣,攜帶牲禮、金紙、香燭,到各個寺廟禮佛拜神,祈求一家大小平安,而各個寺廟也會準備光明燈、平安燈,甚至禮斗儀式讓信徒拈香祈愿。俗信以為正月初一開天門,燒頭炷香祈愿特別靈驗,所以一些比較著名的廟宇,當年關一過,子時之際,就會立刻涌入人潮,以素食凈果,焚香禱告。2017正月初一是幾月幾號。
4、拜年
一大早,換上新衣的晚輩要向長輩祝福。市內(nèi)、郊縣多食湯團、面條,寓意全年“圓滿、順利、長壽”。隨后是親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糖茶、松子茶、炒米團、元寶蛋招待。
5、貼畫雞
畫雞古時春節(jié)在門窗上畫雞來驅(qū)鬼怪邪氣。晉朝人著的《玄中記》里講到了前面說到的度朔山上的這只天雞,說是當太是剛剛升起,第一道陽光照到這株大樹上時,天雞就啼鳴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著叫起來了。所以春節(jié)所剪的雞,其實就是象征著天雞。然而古代神話中還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據(jù)說堯帝時,過方的友邦上貢一種能辟邪的重明鳥,大家都歡迎重明鳥的到來,可是貢使不是年年都來,人們就刻一個木頭的重明鳥,或用銅鑄重明鳥放在門戶,或者在門窗上畫重明鳥,嚇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