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jié)的風(fēng)俗有哪些 乞巧節(jié)的民間習(xí)俗
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yù)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lián)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在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么,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里來,于案前焚香禮拜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
食巧果
食巧果是七夕節(jié)的習(xí)俗.在民間,七月也被稱為巧月,七夕也被稱為巧夕。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詩道:“粵人重巧夕,燈火到天明?!泵鞔膶W(xué)家何景明也有詩寫道:“楚客羈魂驚巧夕,燕京風(fēng)俗門穿針。”七夕這一天大概沒有什么是不寓意于巧的,因而也有巧果,即用面粉條做成花式的油炸食品。《北京歲華記》記載:“七夕宮中最重,市上賣巧果,人家設(shè)宴,兒女對銀河拜?!贝蟾啪褪侨『嫌谇上Φ囊馑肌=K崇明一帶,七月七這一天吃餃餌,用面裹餡油炸后食用,名叫吃巧。武進士及大夫之家留下的傳統(tǒng)習(xí)慣,在這一天也必吃巧果,以標志時令。在吳地,七夕之前,市場上就已經(jīng)有巧果出售了,是用面粉和糖在油中煎炸而成的,吃起來脆香可口。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這種節(jié)日習(xí)俗始于漢代,盛行于南朝期間,是最早的乞巧方式。穿針分為兩種,一種是七夕當晚,姑娘們聚在月光下面,借著月光穿針引線,哪位姑娘可以穿過去,便是得巧了。 另一種是在七夕那天的中午,姑娘們將針投在水面上,觀察針在水中的影子,來看自己是否得巧,這被稱之為浮針或投針。
最早的穿針、浮針以及投針都是在月下進行,乞巧活動都在七夕當晚舉行。隨著習(xí)俗的不斷發(fā)展,當中有些習(xí)俗發(fā)展為在七夕中午進行,以觀測太陽投射的影子。早先的月下穿針,是伴隨著穿五孔針、七孔針、九孔針的傳說,乞巧活動將女紅才藝與游戲化的競賽結(jié)合在一起,充滿了競技的意味,在比賽過程中得到巧,也有實至名歸之感。而后代的浮針、投針,則更似占卜,是否得巧更多取決于運氣,這使得許多小姑娘都產(chǎn)生了患得患失的感覺。
蜘蛛乞巧
蜘蛛與七夕乞巧關(guān)系頗深。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秋初,蜘蛛正活躍,要它織網(wǎng),一般不會令姑娘們失望。二是蜘蛛織網(wǎng),織女織布,同是巧手。女子們看不到織女織的布,那么就看看蛛網(wǎng),希望能得到某種啟示,某種靈感,或感受到蜘蛛織網(wǎng)的靈妙之氣,使自己的織布之技,有所提高。三是古有“蜘蛛集而百事喜”之說,民俗中有蜘蛛預(yù)兆喜事的說法,乞巧時用蜘蛛,也可增加喜慶氣氛。用蜘蛛驗乞巧結(jié)果,也有諸多不同。
拜魁星
舊時讀書人有拜魁星的習(xí)俗。拜魁星和拜織女一樣,都是在月光下進行。祭拜時常玩一種“取功名”的游戲助興,用桂圓、榛子、花生三種干果,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其中一個人手拿三種干果各一顆,往桌上投,隨它自己滾動,看哪一種干果滾到某人面前停下來,那么那個人就代表那一種鼎甲,一直到大家都有功名為止。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俏氖?,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地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