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乞巧節(jié)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乞巧節(jié)
“七夕節(jié)”又叫“乞巧節(jié)”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xí)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guān)于乞巧的記載。
每到農(nóng)歷七月初七,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jié)。
乞巧是什么意思
顧名思義,乞巧才是乞巧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乞巧活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另一種是賽巧。卜巧是一種帶巫術(shù)色彩的活動,就是用占卜的方法確定是否得巧,同時,婦女們祈求智巧,預(yù)卜自己的未來命運。
民間卜巧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浮針試巧”,也叫做漂針試巧、丟巧針、投花針。方法是在一個容器中盛以水,露天放置一段時間,待水面生膜后,投針或細草于膜上,看容器底部針影的圖案花樣,以驗智巧。據(jù)說,針影呈云狀,或花狀,或鳥獸狀及鞋、剪刀等狀者,便是得了巧;針影粗如褪,或細如絲,或直如軸,就是沒有得巧。
另一種方法是蛛網(wǎng)乞巧。取一只蜘蛛,放到一個小盒里過夜,第二天看是否結(jié)網(wǎng)、結(jié)網(wǎng)多少等,以驗智巧。網(wǎng)絲多而圓正者為得巧。由于得巧與否事關(guān)女孩子的未來命運,無論是卜巧者本人,還是親友無不共同與之,是故才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得巧者互相祝賀,輸巧者傷心至泣的情形。
還有一種“種生乞巧”的方法,七夕之夜,處女用瓦器生五谷芽,供牛、女,并乞巧。將長至數(shù)寸的五谷芽,用紅藍彩線束扎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征??磥?,“種五生”其實也是一種求育巫術(shù)。
賽巧,也叫比巧,就是婦女之間通過比賽看誰心靈手巧。最常見的比巧方法是穿針乞巧,也叫做金針度人。這是流傳最久的乞巧方法。其法于七夕月下以絲縷等穿針孔,先穿過的便是“得巧”,落后的則“輸巧”。
此外,比巧中還有一種近乎殘酷的考驗游戲,即度巧。
這種測試智巧的方法不是在常規(guī)狀態(tài)下進行,而是先讓女孩子進入昏迷夢寐狀態(tài),然后測試。不過度巧的方法并不常見。
乞巧節(jié)美食
乞巧果
民間稱之“巧果”。用面粉和搪揉作各種形狀,多為“S”形,講究一些的,掐成華結(jié)狀和飛禽(如鳥、鶴之類)的形狀。放入油鍋內(nèi)油炸至金黃色撈出(趁熱時撒上芝麻,總稱巧果。待冷卻后或食用,或作乞巧拜月之用。巧果制作精巧,形態(tài)逼真,往往是姑娘、婦女比手巧的一種方式。因此,巧果必須由婦女親手制作,后發(fā)展形成商品生產(chǎn),到“七夕節(jié)”這天,各搪食店有“巧果”應(yīng)市。巧果味脆香,甜而不膩。
乞巧酒
乞巧酒是祭拜牛郎織女雙星時用的。乞巧祭拜活動在晚上進行。其晚,傾城姑娘、媳婦,不論貧富,皆穿新衣。富貴之家于高樓花榭安排宴會,以賞看雙星。晚實畢,姑娘、媳婦們在庭院中擺上香燭,陳設(shè)果品、香酒、巧果等吃食,焚香秉燭,對天祈禱,向織女乞巧,希望心靈手巧的織女能將聰明才智賜給自己,因此祈禱跪拜時,神情非常虔誠專注:“幾多女伴拜前庭,艷說銀河駕鵲韶,巧果堆盤卿負腹,年年乞巧析雙星。”這首清代的詩歌,便是當時乞巧的真實寫照。跪拜后,姑娘、媳婦便進行比巧活動。比巧的方法,一般是在月下比穿針,看誰穿得快,姑娘們用七根不同顏色的彩線,七根繡花針,對著月亮穿針引線,誰穿得快,穿得準,誰就最巧。有些地方的比巧,是比姑娘們的手工制作,各家姑娘把桌子放在自家大門口,擺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種巧物,有繡花的裙、掛、被、枕、手帕和香囊等物,琳榔滿目,任人觀賞,任人品評,哪個桌上巧物看的人多,贊賞聲不絕,哪個姑娘針線手藝就巧。有趣的是,比巧括動,往往也是年輕男、女相親的活動。哪家姑娘手巧,男青年暗中看定后,就察告父母,托媒人上女方家提親。因此,舊時的比巧活動對姑娘來說確是至關(guān)重要的大事。
贈蜜餞
七夕節(jié)姑娘們互相贈送各自制作的蜜餞吃食。早在數(shù)月前的春夏季姑娘們便購買時鮮果品,蜜潰制作,待七夕節(jié)拿出互相饋贈。常見的有白糖楊梅、糖漬青梅、杏片、蜜棗等。
互相饋贈蜜餞也是比巧的內(nèi)容之一,看誰家姑娘的手藝高,制作的蜜餞味美色佳。其次,蜜餞大多是甜味吃食,意味甜甜蜜蜜。因此,互相饋贈蜜餞也有互相祝愿的寓意。舊時的茶食糖果店,也在這天推出時令蜜餞吃食,并以牛郎織女鵲橋仙故事賦予蜜餞新名稱,以招徠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