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馬一詞原出于山東,自東漢以后,山東的土匪在馬脖子上掛滿鈴鐺,馬跑起來鈴鐺很響,故土匪也稱為響馬。
1、詞語釋義:響馬,古指攔路搶劫的強盜,又稱“響馬子”,指盜賊,攔路搶劫商旅的強盜,因強劫時放響箭得名,響箭一響,馬匪就會殺出,搶劫貨物輜重。
2、響馬來源: 明代馬政危害甚遠。時政府推動馬匹“民牧”,在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實行;訂有應納馬駒數(shù),若不夠,養(yǎng)馬戶須賠償,養(yǎng)馬戶多因此破家,轉(zhuǎn)為“響馬”,以盜謀生。正德五年,直隸霸州文安縣人劉六、劉七、楊虎等人起義,一呼百應,聚流民、響馬、屯軍數(shù)千人,屢敗官軍,被政府呼作“響馬盜”,三年后才被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