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子康叔的后代;
2、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后。孫叔敖是楚國的賢臣,他的子孫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孫姓的另一大宗。
3、出自田氏。陳歷公的兒子陳完,避難到齊國,改稱田氏,田完的五世孫田恒無宇的小兒子田書,為齊國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封于樂安,賜姓孫氏。其后有孫武子,為吳將;
4、出自子姓,是商湯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紂王所害后,其子孫避難隱姓,以本為王族之子孫之故,遂改為孫氏;
5、出自夏侯氏。據(jù)《漢書》載:夏侯嬰為滕令奉軍,號滕公,其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公主,故公子孫又為孫氏;
6、出自荀姓,是戰(zhàn)國學者荀子的后裔。荀子名荀況,時人尊為荀卿,后世子孫遂為荀氏。后為避漢宣帝劉詢諱改為孫姓。后部分孫姓未恢復祖姓,遂成孫姓的一支;
7、出自他族改姓。據(jù)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有一支鮮卑族復姓拔拔氏改單姓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