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尖山坡:平頂山市寶豐縣尖山坡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位于寶豐縣觀音堂境內(nèi),含勞模林、勞模故居、勞模紀(jì)念館等,總面積近5000畝。從上世紀(jì)六十年代起,-、李海水兄弟積極響應(yīng)毛主席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號召,在尖山坡奮斗了半個世紀(jì),綠化荒山二千多畝,實現(xiàn)了意志堅,荒山綠”的目標(biāo),充分體現(xiàn)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xiàn)”的時代精神。
2、寶豐香山寺:香山寺大悲觀音大士塔及碑刻大悲觀音大士塔是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欽建,為八角九級0式密檐磚塔。塔高33米,造型樸實大方,巍峨雄渾。塔底層為紅石壘砌而成,中央供奉千手千眼佛;北壁有壁畫一幅,塔下券洞內(nèi)有《香山大悲菩薩傳》碑;二層原供玉佛一尊,現(xiàn)無,三、四層有壁龕數(shù)面,其余各層均為素面青磚平砌而成;六、七、八、九層外壁辟拱券門,四層辟壺門。每層用疊澀磚砌塔檐,檐上又砌平座,突出塔壁,由下而上逐層遞減,成八棱錐體,結(jié)構(gòu)堅固嚴(yán)謹(jǐn)。每個轉(zhuǎn)角處都有角梁,懸掛風(fēng)鐸,但僅存無幾。塔尖有塔剎,剎下為覆盆,中部為寶珠,上有相輪。塔剎精巧玲瓏,十分別致。
3、寶豐白雀寺:白雀寺位于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西父城遺址之上。白雀寺始建于后秦姚萇白雀年間(公元384—385年)。古人以白雀為瑞應(yīng)的象征,白雀集而吉祥至。相傳白雀年間白雀群集于父城故址——古槐之上,人們以為祥瑞而建起寺廟稱白雀寺。
4、寶豐文筆峰塔:文筆峰位于縣城南2.5公里的文筆山上,內(nèi)有文筆峰塔又稱文峰塔,明代,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該塔于明萬歷四十七年建造為六棱實心磚塔,下有六角青石塔座,上部六棱尖頂,無層、無門窗,略似華表,造型別致,風(fēng)格獨特,為河南省塔列中之孤例。文筆峰塔上方南側(cè)鑲嵌碑刻一方,碑文陰刻楷書,主要記述建塔主持人及捐款者姓氏、出身。捐款者有輔佐李自成大順政權(quán)丞相牛金星之名,與香山寺戊辰科狀元劉若宰于崇禎三年所撰重修香山寺觀音大士塔記碑”碑陰之崇禎丁卯舉人邑人牛金星”記載相吻合。寶豐縣城南五里許,東西橫臥著一道土嶺,因該嶺位于文廟南,于廟南北對應(yīng),故名筆山。山巔古射箭臺上,聳立一座塔,其塔高約15米,結(jié)構(gòu)下石上磚,六面棱形體,全名曰文筆塔,俗稱文峰塔。
5、高皇廟:寶豐縣城北10公里石橋鎮(zhèn)有一村名叫高皇廟。高皇廟因劉邦曾在此地駐扎而得名。從寶豐到洛陽的古道要經(jīng)過高皇廟,高皇廟村北有北汝河渡口,南有黃土嶺作屏障,北有北汝河作天險,西有虎狼爬嶺連綿接伏牛山。出,可以掌握主動;守,可以游刃有余,退,可隱進(jìn)山區(qū),所以,該村時常成為英雄豪杰聚居之地。
6、塔里赤墓碑:塔里赤墓碑,元代,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位于趙莊鄉(xiāng)官衙村西南三堆山之陽。該碑通高4.1米,寬1.15米,厚0.36米。圓首上刻二龍戲珠,龜趺。額陰文篆書大元臨汝郡公神道碑銘”。墓碑為至治三年(1323年)其子廣西道宣慰使都元帥萬奴所立,察罕篆額,宋民望撰文,姜元佐書丹。碑文楷書28行,滿行71字,首行題曰:大元贈輔國上將軍,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護(hù)軍、臨汝郡公神道碑銘”。
7、父城遺址:父城遺址,商至南北朝,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位于寶豐縣李莊鄉(xiāng)古城村、馬王莊村、楊莊村等。該遺址系商至南北朝時期古城址。城址分內(nèi)外二城,外城呈長方形,四面城垣痕跡隱約可見,東西長1750米,南北寬1250米,全城周長6公里,面積約220萬平方米。
8、香山觀音大士塔:觀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頂山市寶豐縣東十五公里周莊鎮(zhèn)大張莊村南香山寺,該寺最后毀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東漢,初為土塔,現(xiàn)塔重建于北宋熙寧元年(1068),為八角形九級樓閣式磚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層有數(shù)百個磚雕佛龕。第二、五層外壁辟拱券門,第三層辟壺門。每層用疊澀磚砌出塔檐。塔頂有覆盆、寶珠和相輪組成的塔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