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徘徊在音樂殿堂之外,像一個懵懂的孩童,對音樂一竅不通,而且拒絕接受時下滿街巷流行的歌曲,一直把自己放牧在沒有歌聲的草原。
《論語。述而》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孔子聽一曲韶樂,驚嘆天下竟有著如此美妙的音樂!以至于吃肉都沒有味道。我想,那一定是音樂的魅力。
我的一位朋友是搞音像的,打電話給我,說是他弄了一盤制作精美的VCD送我,正宗的侗族大歌,在貴州黎平拍攝制作的。
黎平縣位于貴州東南部,地處黔、桂、湘三省交界,是全國最大的侗鄉(xiāng),人口約近48萬,具有濃郁的侗族風(fēng)情和獨特的侗族歷史文化,侗族大歌更是振聾發(fā)聵。1986年,黎平縣6位侗族姑娘走出國門,參加法國“巴黎金秋藝術(shù)節(jié)”登上世界樂壇,舉世聞名;2001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中央電視臺也特意安排了侗族大歌,讓國人一睹了風(fēng)采。可見,侗族大歌已不再是待字閨中了。
2000年國慶前夕,黎平舉辦了規(guī)模宏大的首屆鼓樓文化藝術(shù)節(jié),其中侗族大歌比賽占了很大的比重。
黎平的幾位朋友好客,特意安排了一頓風(fēng)味極佳的牛癟,盛情難卻,他們用比腦袋還大的瓷碗盛酒,一不小心我被一碗碗的泡酒摞翻了。第二天爬起來已是日上桿頭,當(dāng)然,開幕式那熱烈的場面錯過了。
我渾身疲憊地走向黎平縣民族師范主會場時,黎平古城那凸凹不平的街道已涌滿人群,熱鬧非凡,洋溢著節(jié)日的氣氛。
進入黎平縣民族師范,就看見了一座剛修建完畢的鼓樓,鼓樓前臺就是歌臺了,偌大的操場上人頭攢動。我們?nèi)サ猛砹?,隔得較遠,歌臺的場面看得不太清楚,只隱隱約約地聽到音箱里傳來遙遠模糊的歌聲。
朋友扛著相機硬是撥開人群把我拉到歌臺旁邊,雖說是接近深秋,但還是熱不可奈,我躲開朋友跑到學(xué)生宿舍三樓。位置高了三層,遠離了熙攘的人群,歌臺場景倒一目了然,頗有些俯視的感覺。
操場上不下千人,有不少扛著相機背著大包的外國友人,都在翹首等待侗族大歌的開始。演出前,整個會場顯得安靜、莊嚴(yán),又覺得神秘。
侗族大歌比賽開始,只見一群穿著富有民族特色盛裝的青年男女陸續(xù)走上臺來。青年男女一律裹著新的頭帕,黑得賊亮的對襟衫,一束腰帶勻稱束在腰上,這種打扮使他們精神而又風(fēng)流倜儻。姑娘們更是艷麗,銀飾品爍爍生輝,那刺繡精致的裙裾把侗族姑娘映襯得花枝招展,統(tǒng)一是尖而軟的布鞋。他們迤儷邁上歌臺,分兩列站齊,面容極其虔誠,有如教堂般的莊嚴(yán),頓時臺下鴉雀無聲。我是第一次見這種場面的歌唱,被他們的感召力和氣勢懾住。
雄渾的木琴聲錚然響起,恍若深谷般傳來,打破短暫的喘息,有如久遠而曠古的召喚,恍然之間,這個民族篳路藍縷、披風(fēng)斬浪,那粗獷原始的赤腳而舞,從遠古時代艱辛的跋涉而來了,我的思緒引入遙遠深邃的記憶和遐思中。就在這木琴聲的呼喚之下,起伏的群山蒼渺的森林鼓起瑟瑟的濤聲,由遠而近,飄渺的低吟淺唱仿佛從天而降,由朦朧而清晰,在朦朧和清晰中又分明有虎嘯狼嚎猿啼,又似百鳥鳴春。同時還有小橋流水江河怒嘯,臺上那十多位侗族漢子和少女演繹著神秘了千年的侗族大歌,侗族祖先的藝術(shù)得到再一次升華。整個場面沒有專業(yè)的指揮,看似凌亂,但亂得有規(guī)律,純粹的地道的民間合唱。這動人的旋律,深遠的、無窮盡的訴說,是侗家人幾千年的智慧和勞動的融合,使之達到和諧。這就是1986年,黎平的6位侗族姑娘在法國巴黎更樂劇院讓洋人拍案叫絕的侗族大歌?我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