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吃粽子寓意什么
1、紀(jì)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現(xiàn)在人們普遍公認(rèn)的是為了紀(jì)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
老百姓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2、“粽”驅(qū)蛟龍
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要用艾葉包住,用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xùn)|西,這樣就不用擔(dān)心再被蛟龍破壞了!”于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
3、求子
端午節(jié)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只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且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fēng)俗?!棒兆印笔恰氨娮印钡闹C音,寓意人丁興旺。
歷史上關(guān)于粽子的記載:
歷史上關(guān)于粽子的記載,最早見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棒铡弊直咀鳌凹F”,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
西漢時一些地方端午時吃“梟羹”?!妒酚洝贰靶⑽浔炯o(jì)”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xí)俗并沒有持續(xù)下來。
西晉周處稱呼粽子為“角黍”,《風(fēng)土記》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協(xié)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南北叫法不同,古時候在北方稱為“角黍”,因北方產(chǎn)黍,用黍米做粽,角狀,故稱“角黍”。
200年后南朝梁文學(xué)家吳均在《續(xù)齊諧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保础洱R諧記》說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chuàng)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梢娙藗儗χ伊x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從南北朝以后,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話說當(dāng)年屈原投身汨羅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嘆哀傷,空有抱負(fù)的屈子就這樣離開了楚國,實乃國家損失。所以百姓為免讓魚蝦侵蝕屈子,就紛紛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只顧吃這些米糧而不損傷屈子肉身。 而后,據(jù)古書記載,是屈原托夢百姓說,米糧投入江中實則被江中的蛟龍所食,如果用艾葉包裹,再綁以五色繩,則可以免遭蛟龍吞食;這才有了后來的粽子。 另有民間傳說:包粽子其實是暗示屈原是被綁著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殺的。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卻說:“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端午節(jié)吃粽子禁忌:
1、粽子不宜冷食,一定趁熱食。粽子的主料是糯米,支鏈淀粉含量高。糯米加熱后,支鏈淀粉會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卻,淀粉會老化回生,分子間凝固加強,不容易被消化。
2、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幫助吞咽和消化,有節(jié)制的食用,一次少吃一點,可選擇迷你粽子。
3、吃粽時應(yīng)該搭配涼拌青菜、水果沙拉,緩解腸胃不適。
4、粽子要充分加熱,煮熱變軟后才能吃。
5、如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白米粽,別蘸糖,不要吃得太甜。
6、有膽結(jié)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脂肪、蛋白含量過高的粽子。
7、食用前需充分加熱至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