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時,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很重視神荼、郁壘捉鬼的故事,便制定了一個節(jié)目的儀式:每當除夕時,各家各戶在自家門口立下兩個桃木神像,在門相上懸掛葦子編的繩索,在內門上畫老虎,以此來鎮(zhèn)邪,求得來年的幸福。這個習俗在漢代已經(jīng)是非常普遍的事。漢代以后,門旁的桃木神像逐漸演變、簡化為桃木板,這就是“桃符”。到五代十國時,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時,叫人在兩塊桃木板上刻了兩句詩:“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這便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lián),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對聯(lián)。由于桃木是紅色的,以后便被用紙寫的字代替,一般對聯(lián)都用紅色的紙寫成。由此以后,逐漸演變成今日的形式!
2、春節(jié)期間,山西民間風俗,家家戶戶張貼春聯(lián)。這個習俗,至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3、山西農村的春聯(lián),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在不斷變化,春聯(lián)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觀念更新而不斷更新。無論如何,人們都希望來年有個美好的前景。春聯(lián),正是表答這秒美好愿望的反映!
4、院子里,有些人家干脆用個“福”、“壽”、“祿”字貼在一進大門的照壁上,有時還專門把“?!弊值官N,讀為福倒,音為福到,以求吉祥。在豬、羊、雞、鴨的窩、圈內,則要寫上“豬羊滿圈”。在牛圈、馬圈,則貼“六畜興旺”的春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