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這塊閩東民間藝術萃集之地,活躍著一支傳承近千年歷史的提線木偶戲班。只見木偶在施展絕技的藝人手下被賦予了生命,活靈活現(xiàn)地演繹了一段段古今傳奇的木偶戲。
年過六旬藝人福鼎提線木偶戲傳承人黃學仁師傅告訴小編,四月底福鼎白茶將晉京參加“二00九年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jié)”。為配合這件盛事,他將帶領福鼎市白琳鎮(zhèn)翁江村提線木偶戲班的藝人們晉京表演。
言辭間流露出興奮之情和滿滿的喜悅,黃師傅說木偶戲班的藝人們將帶著精心制作的百來個木偶“角兒”,以及為展現(xiàn)福鼎白茶文化而反復修改的新編劇本,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們感受白茶的飄香,同時也領略到中國傳統(tǒng)戲劇舞臺上的一朵奇葩——木偶戲。
這百余個木偶“角兒”中最特別的是一個約九十厘米高、戴大紅色“武丑帽”、披大紅色對襟戲服、著紅褲、踏紅鞋的木偶,“這個人物是這個行業(yè)的‘祖師爺’———‘田都元帥’,相傳是唐玄宗時宮廷里的一名樂師,后來中國戲曲界都供奉他為保護神,所以還有個尊稱叫‘喜樂神’?!?/p>
在福鼎提線木偶戲中,這位“喜樂神”的作用非同小可,無論哪出劇目,都少不了他的出場,據(jù)黃師傅說,演出進行中,“喜樂神”負責實時向觀眾們介紹劇情,表現(xiàn)十分滑稽,常常是邊說邊唱,并且全身都不停地搖來晃去,有點“嬉皮士”風格。
當?shù)剡€有個關于“喜樂神”的有趣傳說,演完戲收木偶時不能將“他”放在箱底,如果不懂規(guī)矩的把“他”放箱底了,“他”也會自己爬到上面。
福鼎提線木偶戲還有一令人叫絕的特色,川劇特有的“變臉”絕活,黃師傅制作的木偶也能做到。在他的操縱下,一個木偶花旦的臉像陀螺似的轉了一圈,瞬間變成了青面獠牙的“白骨精”,這也是黃師傅獨樹一幟的創(chuàng)意。
福鼎提線木偶戲從南宋開始,浙南的木偶藝人在閩浙邊界一帶演出,并逐漸傳入福鼎。清末至民國年間,福鼎提線木偶戲曾達到頂峰,據(jù)舊福鼎縣志記載,在全福鼎曾有大小十余個提線木偶戲班。隨后近一個多世紀以來,福鼎木偶戲傳承發(fā)展歷經(jīng)幾起幾落。
“現(xiàn)在沒有什么人愿意學這門手藝,不僅因為投入較大收益微薄,還需要足夠的恒心和耐性?!毖哉Z間,黃師傅頗有些落寞。
目前,福鼎提線木偶已成為瀕危的傳統(tǒng)劇種,由于獨具地方特色,今年四月一日,其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福鼎的木偶戲班人數(shù)一般十人左右,演出時,臺前一至二人操作,連說帶唱,后臺三五人分擔拉琴、吹奏、打擊樂伴奏。唱腔有京調、閩調、畬歌。說白有漢語、畬語、閩南話、浙南腔。操作木偶者還根據(jù)劇中人物分別喬裝男女老幼角色。腔調、說唱,一身多能。傳統(tǒng)劇目有《水滸傳》、《西游記》、《陳靖姑》、《目蓮救母》、《二十四孝》等二十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