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作者】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首詩是描繪【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同時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是因為有活水注入的現(xiàn)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整首詩寄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所以廣為傳頌;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詩,讀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半畝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畝地的一個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鏡子那樣澄澈明凈,【一鑒】的【鑒】,就是【鏡】,照人的鏡子,【鏡】和【鑒】是同一個意思,【半畝方塘】好像一面鏡子那樣打開了,因為【半畝方塘】像一面鏡子那樣地澄澈明凈,所以【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來了,作為一種景物的描寫,這也可以說是寫得十分生動的;
這兩句展現(xiàn)的形象,本身就給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凈,心胸開闊,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作進一步的挖掘,寫出了頗有哲理的三、四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人并沒有說【方塘】有多深,而是突出了一個【清】字,【清】就已經(jīng)包含了【深】,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態(tài),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并沒有結(jié)束;
而是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渠那得清如許?】詩人放開眼界從遠(yuǎn)處看,終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方塘】不是無源之水,而是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給它輸送了【活水】;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節(jié)目的全部內(nèi)容,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