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魚原句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意思是你不是魚,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呢?
《子非魚》出自莊子《莊子·秋水》。
原文為: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p>
故事的背景是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橋上游玩。莊子看著湖中自由自在的魚兒說道:“魚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著,它們是多么悠閑快樂啊。”惠子答道:“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聞言,答道:“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接著答道:“我不是你,所以我不了解你,你不是魚,所以你也不了解魚?!鼻f子繼續(xù)道:“我們還是回到最初的話題。你說我怎么知道魚的快樂,你這么問就說明已經(jīng)承認我知道魚的快樂,因此才會問我如何知道,我在濠水邊看魚,因此我知道魚是快樂的?!边@就是“子非魚”的完整故事。
莊子和惠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辯論家,莊子用矛盾論的方法反駁惠子的觀點,堅持自己能知道魚的快樂。莊子和惠子不斷地深化著辯論,兩個人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辯論。這就是濠州之辯。
這場辯論妙就妙在除了兩個人的辯論之外,還有無窮的韻味,很值得人細細推敲。惠子是從認知論的角度來辯論,認為人不是魚,不知道魚的快樂。而莊子是從藝術的角度辯論,認為人的快樂就是魚的快樂。
通過這場辯論我們可以知道,既不要隨意揣測別人的想法,也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其實,就算是魚,就能知道魚的快樂嗎,世間的蕓蕓眾生難道就知道做人的樂趣了嗎?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fā),不要用自己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